​80多年过去,红军长征时踏过的那片“吃人”草原,如今还危险吗?

2025-11-08 10:05 来源:网络 点击:

80多年过去,红军长征时踏过的那片“吃人”草原,如今还危险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李庭乐

编辑|t

引言

松潘草地,一块15200平方公里,一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绝大多数地方都位于海拔3500米以上,夹在巴颜喀拉山、岷山、西倾山几座高峰之间的神秘草地。

松潘草地看着是草原,但与内蒙古高原上那“天苍苍,野茫茫”的壮丽不同,这连片的绿意盎然下面都是松软的沼泽,人一旦走入,危机四伏。

(红军过草地)

88年前,一群战士在敌人前堵后追之下无奈走进了这片凶险的草地,在敌机疯狂轰炸的情况下,他们艰难行进。他们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最终走出了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他们便是工农红军。

过草地造成红军将士大量减员,其中光红一方面军就损失了损失六千余人。那我们不禁要问,红军为何会进入艰险的草地呢?如今80多年过去了,那片“吃人”的草地,又有什么变化呢?

一、无奈走上最艰难的路

从1934年10月开始,红军从江西出发一路西进,开启了一场漫长的战略转移之旅。老蒋调集百万军队围堵红军,而红军是百折不挠,甚至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大。

(蒋介石)

到1935年4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相继来到了四川西北部地区。此时摆在红军面前的路并不多,向西是青藏高原,向北是一望无际的沼泽草地,从东边出川是红军最好的选择。但老蒋并没有给这个机会。

在红军进入四川后,胡总南部便进入四川四处围堵红军,加之刘湘、刘文辉等四川军阀的配合,红军的东边是几十万人的反动派军队。

(陷入沼泽的战士)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与红四方面军在夹金山北部相遇,到这个月底,两支部队顺利会师,朱德、张国焘等军事干部在军事会议上制定了红军攻打松潘县城的计划,但这份计划却因为一个人拖延而最终失败。

按照计划,红军部队应该迅速进入松潘地区,出其不意攻打还没有站稳脚跟的胡总南部,为红军进入甘南地区开辟通道。然而张国焘却一再拖延红四方面军的行动,导致战机延误,胡总南部反扑红军,造成计划失败。

(陷入沼泽的战士)

东出四川计划受阻,红军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穿过北边的潘松草地进入甘南。为了革命的火种得以延续,红军走上了这一条“吃人”的路。

二、艰难而行

潘松草地长500多里,若是平地,连夜行军倒是能很快过去。但草地到处都是沼泽,一脚下去便可能是吃人的泥坑或者是水塘。加之高原上气温极低,到底要走多久,并不是一个能够确定的数。

这个不确定的行程就给红军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军粮。其中红二方面军便在这里吃了不小的亏。萧克回忆过那个时候的情况,红二方面军非常努力的筹集军粮,但最终上路时战士们的粮食都是不够的,到最后一个个饥肠辘辘,走了两个多月才出草地

(坑坑洼洼的草地)

在出发之前,中央成立了筹粮委员会,然而这一带鲜有人家,本身也并不种植什么粮食作物,最后也没能筹集足够粮食。许多战士只能分到四五斤的青稞炒面,这还是情况比较好的部队

进入草地后没多久,许多战士的粮食就吃完了。饥饿与寒冷伴随着每一位战士,有人因此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筹集来的军粮不够,战士们就开始尝试各种野草,但并不是所有野草都能吃,不少战士因为误尝了毒草而壮烈牺牲。等野草吃完了,就开始吃草根,凡是能够看到的东西,都进入了红军战士的肚子里。

(沼泽草地)

一次,战士们发现了一个破掉的军鼓,那鼓面是皮做的。饿极了的战士们把鼓面拆了下来煮着吃。煮了许久那鼓面还是硬的,但战士们已经等不及了。一人分着一小块的就这样吃了下去,口感很硬,味道十分苦涩,但好歹能够填一下肚子。

皮带、鞋面、草鞋、树皮等等,这些都成了将士们口中的“美食”,更有人打趣到水煮皮带时“水煮牛肉”,将士们都笑开了花,但笑容过后又是无尽的惆怅。

除了饥饿,伤病也无时无刻的侵扰着红军将士。大雨滂沱之时,有的战士没有营帐,只能用床单遮雨,最后淋得一身湿。到了晚上草地气温极低,潮湿的衣服让本就因为饥饿而虚弱的战士染上疾病,倒下一个又一个。

(今日模拟红军过草地)

在过草地时,徐向前每天起来都会叫醒身边的战士,但有时候有些人再也没有起来。到后来战士们心中都有一种恐惧,当他们起来后都会第一时间去摇一摇身边的战友,怕他们不会回复自己,怕他们永远的离开。

环境艰险也就罢了,红军还要无时无刻提防蒋介石军队的围攻,老蒋的部队虽然不会进入草地追击,但他派出了飞机轰炸,这让红军伤亡颇大。加之反动土司的骑兵时常出没,红军这一路可谓危机四伏。

(场景再现)

过草地的时间长短不一,如红一方面军的红四团,4天变穿过了草地,而红二方面军则用了两个月之久。整场草地行军下来,红军牺牲人数达到两万余人,惨烈至极,所以后世一直将其称为“吃人”的草地。那如今,这片草地如何了呢?

三、从“吃人”到“吸人”

如今走进松潘草地,犹如踏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辽阔的草原上,蓝天白云飘荡,野花遍地,牛羊成群。在绿意盎然的草原上,游客可以尽情地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松潘草地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还是一个生态旅游胜地。这里有着丰富的生物种类,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松潘草地,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各种野生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松潘草地的保护与开发,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项目。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松潘草地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红色资源便是松潘草地最宝贵的旅游资源,县内不仅立有红军长征总纪念碑,还有各类遗址十余处,当人们来到这里时,便会回忆起那段令人肃然起敬的艰难行军。

如今的松潘草地,更是养人的草地。松潘草地草原广阔,草质优良,适宜放牧。当地的牧民们依靠这里的自然资源,世代从事畜牧业,维持着他们的生活。

(今日潘松草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松潘草地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如退牧还草、草地改良、牲畜品种改良等。在政府的帮助下,当地的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当地村民增收超过350余万。

面对未来,松潘草地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打造高原生态旅游品牌,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艰难的历史,红军从这里走过,为中国的革命带来的希望,为中华人民带来了希望!

参考资料:

过草地.人民网,2016-08-26

松潘草原:植被盖度增加 牧草产量增长.中国网 ,201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