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连南怀瑾都赞叹的名句!

2025-07-28 00:28 来源:网络 点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连南怀瑾都赞叹的名句!

在流水诗系列的第一天,我们读了朱熹朱老夫子的《观书有感其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用源源不断流入池水的活水,来讲人要多吸收新鲜知识的道理。其实他的《观书有感》写了两首,第二首同样也是在借流水来揭示人生哲理,只不过这次的流水不是池水,而是江水。

观书有感其二

- 南宋·朱熹 -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1)艨艟(méng chōng):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2)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3)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为奔忙赋闲,让生活有诗,欢迎踏上时间诗旅。刚才轶伦为大家朗诵的是南宋诗人朱熹写的《观书有感其二》,他写道:昨天夜里江中悄悄涨起了阵阵春潮,那巨大的舰船如同一片羽毛轻盈地漂浮了起来。原来因为船重水浅,众人要白白地耗费很多力气对它推拉牵引,如今它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飘行来往。

关于这首诗讲的道理,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将“昨日江边春水生”理解为灵感和创意的突然出现,比如你要找到一件事情的解决方案,苦苦思索,却总是找不到好方案,尽管很努力,却都是枉费心机,然后在某一天的机缘巧合之下,因为某件事物的刺激,于电光火石之间,你突然有了绝妙的灵感,那看起来困难重重的问题,被你绝妙的想法轻而易举地解决,原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如今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非常得意,甚至吹起了口哨,这时候你想,要是能找一首诗发个朋友圈,代表一下此刻的心情就好了,那没有比这首《观书有感其二》更合适的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是第一种理解,而第二种理解,则是将“昨日江边春水生”代表知识或者火候的积累到位了,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积累息息相关,在人读书少或者是见识少的阶段,就如同水枯的时候,面临的某些问题就如同浅水中的艨艟巨舰,哪怕耗尽了力气也拖不动,但是这时候不要着急,要有耐心,一点一点慢慢积累,等知识和能力的积累突破了某个临界点,原来的困境,突然豁然开朗,原本看起来是束手无策的问题,一下子便迎刃而解,就像拉船,等春天的江水渐渐涨到了某个程度的时候,船自然而然就浮起来了,在这时候拉船那当然是“此日中流自在行”了。这样的境界,就好比我们习武之人常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直琢磨,持续练习,等到有一天用心投入的时间足够了,积累的火候到家了,自然而然就会功夫上身,正所谓熟能生巧,这时候再面对对手,自然是游刃有余,一招一式,都是融会贯通后的真功夫,自己也就成为了别人仰望的高手了。

说起这点,我突然想起了近代著名学者,《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说的人生三境界。他从三首著名的词里摘抄出来三个句子,以此来说明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努力求索、前进一番之后,一定会面对迷茫和困难,不知前路几何,孤独又无可奈何,就好比今天诗里说的,在水枯之时的“向来枉费推移力”;第二层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尽管形容憔悴,却依然不改初心,继续追逐,无怨无悔,尽管遇到种种困难,仍然要坚持奋斗,耐心积累,执着前行;而第三层境界,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说的是经过足够长时间的积累,经过足够多的磨练,量变终于成为质变,艨艟巨舰变得一毛之轻,在不经意之间,已经达到了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这就是所谓的“功到自然成”了。

只是,在功到事成、火候到家之前,要投入多少时间,要流多少汗水,这其中的辛苦,只能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