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一次离别

2025-08-18 18:25 来源:网络 点击:

《团圆》一次离别

《团圆》是由王全安导演的一部作品,影片以1987年海峡两岸开放探亲交流为故事背景,影片讲述了国民党的退伍老兵刘燕生晚年从台湾重回上海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的故事。 该影片获得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从整个作品来看导演给团圆做了双重定义,一方面是在历史背景下海峡两岸恢复交流的团圆;另一方面是刘燕生和乔玉娥离别之后的团圆。

影片《团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体现团圆的重要表现是吃团圆饭,影片中有很多的团圆场景是在饭桌上进行的。影片开头部分一家人坐在饭桌前听着孙女读着一封从台湾来的信件,信件交代了乔玉娥和刘燕生团圆的原因。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作为国民党的军人也跟着大部队一起逃亡到了台湾,走的时候匆忙没有带走自己怀孕的妻子玉娥,刘燕生后来就在台湾成家了。就这样过了三十年海峡两岸关系恢复了交流,刘燕生这才有机会回大陆寻亲。这封信的到来不仅体现海峡两岸实现了团圆,同时也让作为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乔玉娥和刘燕生实现了团圆。从信件中得知刘燕生要回来,居委会专门请了乐队并腾出厨房给乔玉娥一家用来招待刘燕生用,厨房里面每一个人在忙碌着准备丰盛的午饭有种过年的气氛。从忙碌的场景到一家子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这是中国典型式的团圆,对中国人来说,团圆饭寓意着团团圆圆。影片的结尾处老陆一家子搬进了新家,在新的房子里过年,虽然儿女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过来,但是对他们来说住进了他们心心念的新房子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团圆。

影片《团圆》的重要意义,是通过普通家庭的故事来反应大环境下的海峡两岸关系,这里的团圆又带有几分悲伤的情绪。刘燕生、乔玉玉以及孙女来到了幼儿园,学生们唱起了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的是欢聚,唯有别时多。”这首诗是李叔同写给好友许幻园的。短短几十字李叔同将万般不舍表现得婉转流连。就像当初乔玉娥去码头和刘燕生汇合,因为雨天乔玉娥迟到了没有赶上刘燕生的船只,没有想到这次迟到竟是三十年。影片最后在同样的码头刘燕生和乔玉娥再次分别他们两个人的头依偎在一起,相互的叮嘱对方吃好一点穿暖一点,希望刘燕生有机会来看自己,其实对乔玉娥来说这趟分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次见面,他们都已经是耄耋之年,这一别对他们来说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

影片里的团圆不仅是刘燕生期盼的再见,更是海峡两岸关系的交流融合。就像影片中刘燕生每次想家的时候都会唱歌,他把当时想家的心情都唱在歌声里“回来呀 回呀 回呀 回呀”寄托着刘燕生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也期许着有一天台湾回到祖国一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