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融入长株潭都市圈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共赢的必选题

2025-09-02 21:22 来源:网络 点击:

萍乡融入长株潭都市圈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共赢的必选题

萍乡是一座比绝大多数湖南城市更加湘化的非湘籍城市

最近去萍乡的次数比较多,去的越多感觉对这个湘赣边城的了解越多,也就越发觉得萍乡是一座比起绝大多数湖南城市更湘化的城市。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其地理位置在省内是相对偏东北部的,在和省内其它十三个地州市的政治行政中心属地距离来看,湘潭、株洲和益阳三市离长沙距离均在100公里范围内,介于100到2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有娄底、岳阳、常德、衡阳、邵阳五个城市,其中只有邵阳市政府到长沙市政府的实际公路里程在200公里以上。而直线距离在200到300公里内的城市是郴州、张家界、永州和怀化四市,这四个市政府与长沙市政府的公路里程均超过300公里,尤其是怀化市是湖南十三个地州里实际公路里程距离长沙最远的,达到了391公里,超过直线距离最远的湘西州州府吉首,尽管直线距离吉首是唯一一个超过300公里的。

而萍乡市政府到长沙市政府的公路实际里程距离仅139公里,如果放到十三个湖南地州市来同比,也能排在第四,比湖南本省内距离长沙第四的娄底更近。

空间上距离的近其实只是说明了两城潜在的关联程度紧密。事实上,萍乡和长沙之间除了高速公路、国道的联系紧密,在进入高铁时代后两城更具备了同城化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登录一下12306的网站查询,长沙与萍乡两城之间每天的高铁运行班次单向就超过50趟,最快27分钟就能通达。而且这么高频率的通勤高铁班次还仅仅只是现有的沪昆高铁运营车辆,未来长赣高铁一旦修建完成,萍乡与长沙之间的高铁联通频率肯定会进一步加密。单从高铁通勤的车次来说,萍乡已经超过空间距离更近的株洲、湘潭和益阳,在和湖南其它地级市相比种,也只是略少于京广线上的岳阳、衡阳、郴州,以及沪昆上的怀化,和娄底到长沙的高铁班次伯仲之间。只不过萍乡比起这些城市到长沙的耗时更短,而且未来是唯一一个不走联络线、不转车在一小时内可以通达长沙南、长沙西以及宁乡、浏阳、黄花机场长沙境内所有高铁站的城市,光这一点就比湖南所有地州市和长沙的连通性更强。

长株潭都市圈外延

长株潭都市圈作为全国第四个也是中部地区第一个被中央批复的都市圈,是基于最初的长株潭一体化规划,再到3+5城市群合作后的瘦身结果。萍乡虽然是江西的城市,但实质上一直都比多数湖南省内城市更努力地加入以长沙为中心的各种群发展规划中。更是长株潭都市圈获批之后唯一一个三市之外的参会城市。可以这么说,在长沙周边的城市里,萍乡融入长沙发展圈子的意愿在民间和官方都是绝对高于株洲的,甚至这种热情可能比湖南省内最甚的益阳来得更猛烈。

长沙和株洲湘潭的地理位置、历史、人文都说明了三市源出一家,历史上都属于长沙府。现代的长沙虽然是湖南省会,但三个城市在近一百多年里分家后各领风骚,一百年前湘潭靠着水运贸易看不起长沙,三十年前株洲靠着工业和铁路看不起长沙。三城的现在的组合是典型分久必合。由于三城间有着各自的傲娇,这种跨地区的经济整合始终会受到地方利益的政治干扰,形成的都市圈磨合期还将持续很久。以至于光从长株潭都市圈的命名就能感受到这种“不和谐”,已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里还有哪个圈不是以省会城市命名?

如果说长沙在强省会政策下是湖南省的嫡长子,那株洲湘潭就是双胞胎的嫡子,所谓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岳阳、衡阳,地位勉强介于嫡子和庶出的长子之间,怀化是庶长子,其余的城市都是娘不疼、爹不爱的状态。所以这种默契的城市定位,注定了益阳入圈的难度很大。

就算在湖南省内益阳离长沙的距离很近,早期益阳甚至全境都属长沙府,至今从官方到民间也是最想跟着长沙一起发展的地级市。但不可否认的是益阳政治、经济地位在湖南省内的城市中不论哪朝哪代都不高。尽管益阳地理位置临江靠湖,但资江流域在三湘四水的湖南历史上就是不如湘江流域发达。而资江流域自古以来的第一重镇是邵阳,虽然近三十年的邵阳经济地位在急速衰落,经济从九十年代初的全省第四掉到了第八,人口从全省第一掉到了第三,但难兄难弟的益阳和邵阳的差距依然还是人口、面积、历史和区域影响力;说到临湖,西洞庭湖区临醴水的常德和东洞庭湖区临长江的岳阳更是借着经济改革开放的东风在经济总量上把益阳甩远了。益阳的发展很悲催,不仅没占到近省会的优势,反而因湖区的地形地貌等原因导致交通条件不足,以及长沙快速增长的虹吸力一直发展得很尴尬。尤其近十年益阳是湖南省内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出超过10%的,流出人口净值和邵阳、衡阳这种户籍人口七八百万的城市相当。

萍乡融入长株潭的优劣势

第一个劣势就是萍乡的规模实在太小。虽然号称两区三县,但萍乡行政辖区面积仅38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万,2022年GDP1100亿元。在长沙周边城市里,株洲、益阳辖区面积和人口都是萍乡的两三倍。比湖南行政区划面积最小的且和长沙融合最成功的湘潭市还少了1200平方公里,在同样是两区三县的行政区划下(湘潭下辖的是两市一县),萍乡比湘潭人口少了将近100万,GDP少了1500亿元。萍乡全境的人口只比株洲主城区人口稍多,相比起湘潭和益阳,萍乡主城区人口规模都不足这两市城区人口的50%。

但正因为足够小,萍乡融入长沙有着株洲和益阳所不具备的地利优势,那就是按照萍乡现有的面积、人口、经济规模以及行政区划,萍乡不像株洲、益阳那样只是各自主城区和长沙主城区很近,而是所有下辖所有区县都和长沙很近,只要萍乡愿意放下政治级别的身段,降格和长株合作,在地理空间上可以毫无包袱的全区县对接长株潭核心区域。

这里必须强调的就是长沙浏阳、株洲醴陵两个县级市,行政区域面积分别是5000平方公里和2156平方公里,正好和两区三县的萍乡全面接壤。2022年浏阳和醴陵的GDP总量、常住人口分别为1722.5亿元、143万人和875亿元、88.1万人,萍乡全境算下来人口最多,面积、经济总量正好介于这两个百强县之间,而且在语言、风俗以及产业发展上也基本一致,比如花炮、陶瓷等特色产业上三地都在全国比较有名。萍乡相比浏醴强在城市级别高形成的城镇化和市区铁路交通条件,浏阳醴陵则强在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特色产业的规模化。抛开城市政治级别形成的不对等因素,其实三个城市主城区加上萍乡的上栗县、湘东区、浏阳大瑶镇完全是具备形成一个小型城市群抱团发展的可能。萍乡主城安源区未来随着长赣高铁开通,形成一个向西通过沪昆高铁与株醴同城连入株洲主城区,向西北可以通过撤销上栗县并区经浏阳市、长沙县两个经济超强县形成和长沙的工业、人口聚集走廊。不论从哪方面设计,都是可以实现的一种融入长株潭国家级都市圈的潜在发展方式。

第二个劣势就是萍乡在行政关系上不属于湖南。这个问题其实是无解的,历史上的萍乡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隶属于袁州(宜春)的一个县级单位存在,和湖南没啥关系。这就是为国家级都市圈的规划极少涉及跨省级规划,毕竟这种跨省级的政策协调难度就是目前我们国家最高难度等级的。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萍乡到了近现代成为革命老区、工业重镇,甚至于地级市,一切都是源自于萍乡的矿产资源。而萍乡的近现代发展却和湖南的联系更加密切,比如萍乡的第一条铁路就是通湖南的,而来自湘潭的毛爷爷也是从萍乡开始走革命的道路。

假设萍乡没有矿,毛爷爷不可能促成安源煤矿的工人运动,只有矿没有革命基础萍乡也难以成为地级市,不是地级市可能沪昆高铁从宜春出来就不会向西南进萍乡,而是直接接入株洲再北上长沙了;而长赣高铁的线路设计也极有可能湘赣两省不会如此友好的达成协议从浏阳直接拐进萍乡。这些被湖南省内很多地方民意痛斥长沙对萍乡超省级友谊的“照顾”,深层次还是两城在这方面的利益基本一致,长沙不持反对意见就是对萍乡最大的支持,某种程度来说长沙的态度比江西省会南昌的意见更重要。管中窥豹,萍乡和湖南的关系其实真可以说是相互成就。虽然行政上不属于湖南,但萍乡却在民间比很多湖南城市更亲近湖南、更亲近长沙。

其实走在萍乡大街小巷里,除了随处可见关于长沙的房地产广告、湘菜馆,萍乡还有着很多湖南人想要而不得的软性条件,比如说两地公积金互认互贷、长株潭萍“3+1”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口合作机制、萍乡(长沙)科技创新中心、长沙萍乡包含身份证补领、护照办理、工商登记、医保等57项跨省政务通办……最最让很多湖南本地老百姓想不通的是,号称国家级水平的高端医疗湘雅系,在湖南省内和各大医院合作扣扣嗖嗖,想搞个附属医院都难,到今天除了长沙三家湘雅医院,也只在常德和株洲两地各设了一所合作形式的医院,而萍乡人民医院、湘东区总医院和萍矿总医院似乎一夜间就完成了湖南各地大医院想而不得的签约。以上种种都让人感觉萍乡与湖南的亲近。

萍乡融入长株潭,是被动的不得已而为,还是主动的寻求变化?

现在的萍乡早已资源枯竭,面临产业转型的发展窘境,在江西十一个城市里经济发展已经掉到最后一名。而作为距离省会南昌近300公里的小城,在江西省内萍乡的地位很尴尬,靠不上强省会、昌九一体化,也没有号称深圳五环赣州的老区政策,比不过新余的小而精、干不赢宜春的大而全。群狼环伺之下的萍乡主观上确实有加入长株潭都市圈的迫切需求,客观上更是不得的加入长株潭都市圈与长沙协同发展。

对湖南而言,吸纳萍乡加入长株潭都市圈不仅是增加了一个地级市这么简单,更是扩展了长株潭都市圈的深度和广度。哪怕是无法从国家级层面正式邀请萍乡的加入,实质上通过市级和省级层面的协调把萍乡部分纳入长株潭都市圈,对湖南来说也将使得长沙从一个省级内部中心上升为跨大区级的中心地位。萍乡虽小,对长株潭都市圈而言分流投资远比吸纳腹地带来的影响小,长沙乃至株潭的影响力就可以往东深入到江西西部腹地,形成对宜春甚至是新余的影响力和虹吸能力。所以从湖南省到长沙市明显给与萍乡的重视和扶持力度远强于省内的且更近的益阳。

当然,考虑到萍乡自身的条件以及长株潭都市圈的发展潜力,萍乡融入长株潭都市圈并不能像很多朋友想象的那样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实现萍乡在江西省内的绝地大翻盘。更大的作用是稳住萍乡现有的基本盘,不让本就是依托矿产资源而生的萍乡彻底枯竭最终回到宜春下面继续做个小县城。

毕竟和江西发展思路不同,湖南省过去十多年来采取的是强省会的发展战略,集全省之力发展长沙乃至长株潭地区。在享受长沙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辐射的同时,萍乡同样会因为与长沙的互通性增长而呈现出被虹吸加速的态势。比如近年来武功山的一夜爆红离不开长沙的大力宣传,甚至大量到长沙的游客会分流去萍乡感受号称“全国最辣”的萍乡菜;也可能还有类似长赣高铁这种由长沙主导的重大基建项目让萍乡受益。但短期内来说,这种发展机会的偶然性更大,在长株潭这些大号城市竞争面前,萍乡很难吸引来高新产业或者完整的产业链。这些都是必然的结果,因为看不透、想不明白而造成心态的失衡并影响融入政策的持续性,可能对萍乡而言损失更大。

还有一个大概率发生的趋势就是来自长沙方向的服务产业可能会依托资本大量“入侵”萍乡的各类服务行业。萍乡作为一个袖珍型的城市,虽然经济数据上看着在江西省内连年倒退,但考虑到湖南省的行政区划与江西存在巨大差异,除了张家界、湘潭之外基本都是人口大市,算人均经济指标萍乡不论放在江西还是湖南,人口少、城镇化率较高的小城市都是占优势的。

但高城镇化就意味着较高的第三产业占比,长沙的服务业放在湖南省内地州市来看多少有点鞭长莫及了。比如长沙的四大名校可能在省内各大城市办分校没啥特别的吸引力,但对萍乡这类小城,大概率很轻易就可以实现类似对益阳的那种灯下黑的“吸血”,尤其是随着交通、政策等方面的完善带来的服务行业降维打击可能造成短期内的人员快速外流以及行业大整合。如何正视这些可能存在的发展机会和挑战,确实是萍乡从上到下都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最后

总之我个人对于萍乡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和都市圈还是积极正向看法占主导,萍乡和长沙的合作既是你情我愿,也是不得不为之的结局。各位看官,你看好萍乡融入长株潭一体发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