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洗执行者叶若夫:一度将斯大林纳入清洗名单,病态癫狂的能吏

2025-09-19 22:46 来源:网络 点击:

大清洗执行者叶若夫:一度将斯大林纳入清洗名单,病态癫狂的能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大娱说海棠

前言

权力的双刃剑总是令人向往又畏惧。它既能让人攀至顶峰,体验生命的辉煌,也可能成为推向深渊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被权力改写命运的例子。其中叶若夫的故事尤为引人深思。这位仅有小学三年级教育背景的矮小男子,在斯大林时期成为了不容小觑的角色。但是当权力让他疯狂、变得嗜血时,他又是如何在权力的漩涡中失去自我,最终被其毁灭呢?快随大娱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苏联的“大清洗”时期,涉及的人数之多已超出了历史学家的精确计算范畴。从最谨慎的统计数据来看,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超过150万的人民被定罪,接近70万的无辜生命在冰冷的枪口下落幕,还有数以10万计的人们被迫进入了劳动营和监牢,他们在那里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磨难,许多人最终在阴冷的牢狱中断送了性命。根据后来公开的苏联“古拉格”管理局档案资料,到了1940年,“古拉格”的档案中记录着约800万人的信息。到了1953年,这个数字更是惊人地增长到了将近1000万。

在斯大林的铁腕统治下,这一切悲剧的发生并非偶然。他将个人的意志强加于整个国家,使得数以千万计的苏联公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怖之中。在这场未经审判的大清洗中,很多人仅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或是一次无辜的误解就被投入了无尽的黑暗。

受害者中既有政治家、军官,也有文学家、普通工人和农民,他们的命运在斯大林的恐怖政治面前毫无选择。许多人被秘密逮捕,在没有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遭到审讯和处决,他们的家庭也因此被摧毁。而那些被迫进入劳动营的人们,每天都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劳作,饱受饥饿和寒冷的折磨,很多人最终无法幸存。

而带领鼓舞这一运动的就是叶若夫。

1895年,叶若夫诞生于风雨飘摇的圣彼得堡,他的童年充斥着艰苦与挑战,这些经历在他心中悄悄埋下了扭曲的种子。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幼小的叶若夫因身材短小而频繁受到侮辱,他在巨大的苏联土地上几乎找不到比自己更处于劣势的存在,唯有街头那些无家可归的动物。据邻里回忆,他们经常见到叶若夫以虐待无助的小动物为乐,这种残忍行为似乎给他带来了扭曲的满足感。叶若夫对于任何关于他身高的提及都极为敏感,这份敏感在他掌权后转化为了残酷的报复心理。

在沙皇俄国的年代,叶若夫的教育水平虽然只有三年级,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成就。这段简短却关键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年仅19岁且身高仅1.5米的叶若夫表现出了对军事生涯的非凡热忱。尽管他的身材并不符合当时的军人标准,但他坚信通过军功可以获得社会地位和权力,从而打破对他身高的偏见和歧视。

1915年在兵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被异常录取入伍,并迅速被送往战场。但是仅两个月后,叶若夫因病被送回后方,并被分配到一个兵工厂担任裁缝,这一职位让他远离了前线的硝烟。

到了1919年,叶若夫加入了正在形成的苏维埃红军。由于他是为数不多的受过一定教育的士兵,他被安排学习无线电操作,并最终成为一名后方的抄写员。内战结束后,叶若夫以文职人员的身份在各地从事秘书工作,虽然他尚未获得显赫的地位,但他的能力逐渐受到了认可。

1925年一个转折点出现在叶若夫的人生中。在联共布十四大期间,他结识了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的成员莫斯克文。莫斯克文不仅对叶若夫的能力赞赏有加,还帮助他迈入了苏共中央的大门。

莫斯克文夫妇对这位名叫叶若夫的年轻人充满了慈爱,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为“小麻雀”。这对夫妇对他的关怀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温暖的家常便饭到生活上的种种照料。

这位身材不高,带有一丝羞涩的年轻人,在莫斯科的喧嚣中显得格外的平凡。然而这位看似不起眼的青年心中却藏着不为人知的野心和计划。他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在后来的岁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命运的讽刺在于,这对曾经慈爱他的夫妇,未曾预料到自己的结局竟与他们深爱的“小麻雀”紧密相连。在政治的大潮中,他们被卷入了一场无法逃避的漩涡。就在一个寒冷的清晨,他们被带上了前往刑场的路,而领导这一行动的,正是他们曾经无比关怀的叶若夫。

叶若夫之所以能够成为斯大林眼中的红人,关键在于他对党内人员结构和关系的掌握。1934年,叶若夫被斯大林委以重任,负责侦破针对基洛夫的暗杀案,他的卓越能力让他在这次调查中表现出色,从而获得了斯大林的高度信任和赞许。

1935年,在内务部一次重要会议上,叶若夫公开批评亚戈达及其同僚的贪腐现象,他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机会,将矛头指向亚戈达派系,终于成功篡夺了内务部的领导地位。

成为内务部的领导后,叶若夫的权力日益膨胀,他对斯大林大肆渲染“内部敌人”的威胁,不断扩大大清洗的范围和强度。1937年,他将红军的高级指挥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外籍成员纳入审判名单,公然宣称这些人是必须严惩的叛徒。到了同年的10月,叶若夫已经成为斯大林的得力助手,人们甚至将他誉为“永不知疲倦的战士”,并鼓励民众积极成为秘密警察的协助者。

这场政治迫害的高潮出现在1936年9月至1938年8月,这一时期又被称作“叶若夫时代”,因为当时内务人民委员会的掌门人是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这场运动的真正策划者是斯大林,他不仅是幕后的主导者,而且很多决定性的命令都是直接出自他之手。

在叶若夫的指挥下,这场运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残酷程度。成千上万的人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审判、处决或是流放。不仅是政治人物和军事指挥官,普通公民、知识分子、艺术家以及科学家也被卷入了这场运动,他们被剥夺了一切权利,许多人在被关押或是流放期间失去了生命。

斯大林通过这种恐怖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通过制造恐慌和不信任来消除任何可能的威胁。叶若夫作为斯大林的忠实执行者,通过铁血手段维护了斯大林的权威,但最终也未能逃脱被清洗的命运。

随着1938年的到来,斯大林开始悄然改变大清洗的策略,企图将其强度逐步降低。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却偏离了主流,发起了一场针对20位高级官员的莫斯科新一轮审判。他编织的指控更是荒谬绝伦,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场审判直接触动了斯大林的敏感神经,使得叶若夫的地位岌岌可危。斯大林对这场审判表现出明显的不满和疑虑,叶若夫的命运似乎已被注定。

到了1938年5月,叶若夫的政治同盟者叶夫多基莫夫开始失去影响力,这让叶若夫感到极度不安,他甚至在恐惧中做出了荒唐的决定,将斯大林自己的名字加入到了清洗名单中。

当年8月,马林科夫将一份报告呈递给斯大林,报告中用无数证据确凿地表明叶若夫错杀了大量党员。

在权力的巅峰之后,叶若夫经历了急转直下的命运。斯大林首先剥夺了他的职权,接着安排了一系列的调查,将他置于众矢之的。叶若夫在监狱中虽然拼命否认所有指控,但他的努力徒劳无功。在一场充满政治阴谋的审判后,他被定了死罪。

叶若夫的一生和成就,在他死后遭到了极端的歪曲与抹黑。不仅他的功绩被一笔勾销,连他的出身和个人历史也被刻意篡改,塑造成一幅丑恶的形象。他曾经的荣耀与地位,转眼间化为尘土,成为了被公开诋毁和遗忘的对象。

叶若夫的确参与了不少恶行,斯大林对此显然不可能一无所知。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斯大林也并非全面公正。在二战后的岁月里,斯大林在接待外宾的宴会上,经常会提及一些名字,这些名字让在场宾客心惊胆战,因为那些都是被斯大林亲自下令处决的人物。有时,他甚至会忏悔,表示自己在某些情况下下达了错误的处决命令。

直到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苏联仍旧不时上演着大规模的监禁和流放事件。而那个因大清洗而臭名昭著的古拉格监狱系统,直到1960年才正式被内务部关闭。但是被害妄想症这种政治文化的阴影,却是在苏联社会中久久难以消散的。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社会充斥着不信任和恐惧的氛围。即使是斯大林自己,也不时表现出对过去决策的怀疑和反思,这种心态不仅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集体心理状态。古拉格的关闭虽然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那段历史的阴影,以及它对苏联及全世界的深远影响,却是长久而复杂的。这段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警示,提醒人们必须警惕权力的滥用和集体心理的误导。

#MCN首发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