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100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9年颁予39人,能否产生诺贝尔奖得主

2025-09-30 00:06 来源:网络 点击:

奖金100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9年颁予39人,能否产生诺贝尔奖得主

8月16日,有着“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发,4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获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张涛、清华大学李亚栋物质科学奖,浙江大学孙斌勇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至此,9年来已有39位科学家获得这一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非政府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奖项创立于2016年,奖励在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设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因与诺贝尔奖的奖金持平、奖励人数少而备受关注。

9年来,未来科学大奖已经给39位杰出科学家颁奖,平均每年为4位,是目前国内奖项中颁予人数最少的奖项,也是单项奖金最高的奖项(人民币超过725万元)。那么,这些知名科学家分别来自哪些高校和领域:

2016年9月19日,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清华大学薛其坤教授分别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随后宣布增设“数学与计算机奖”。值得关注的是,薛其坤教授最近获得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7年9月9日,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

2018年9月8日,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共有7人获奖,中国科学院李家洋教授、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共获生命科学奖,四川大学马大为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冯小明教授、南开大学周其林教授共获物质科学奖,台积电公司林本坚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9年9月7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教授获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王贻芳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陆锦标教授获物质科学奖,清华大学王小云教授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20年9月6日,第五届未来科学大奖中,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振义教授获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卢柯教授获物质科学奖,山东大学彭实戈教授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

2021年9月12日,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和裴伟士教授获得生命科学奖,曾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超过10年的张杰院士获物质科学奖,阳明交通大学施敏教授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22年8月21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李文辉获得生命科学奖,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杨学明获得物质科学奖,香港大学的莫毅明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23年8月16日,西湖大学教授柴继杰和中国科学院周俭民研究员获生命科学奖,中科院物理所赵忠贤院士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院士获物质科学奖;人工智能科学家何恺明、孙剑、任少卿与张祥雨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有多位中青年科学家获奖,前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2022年去世的孙剑博士,蔚来自动驾驶研发首席专家、助理副总裁任少卿博士,旷视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兼职教授张祥雨共同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8岁出头,张祥雨更是第一个90后获奖人。

从三大类奖项的人数来看,39位获奖者中,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共14人,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最多,共14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11人。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认为,未来科学大奖是第一个延生于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填补了中国民间权威科技奖项的空白,瑞典有诺贝尔奖,香港有邵逸夫奖,而未来科学大奖作为后起之秀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对照诺贝尔奖而设立的100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这些大奖得主中能否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值得大家期待。

#媒体人周刊##未来科学大奖##院士##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