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英嫡长子杜度,只被封为多罗贝勒,他的儿子又为何被黜出宗室?

2025-10-04 01:38 来源:网络 点击:

褚英嫡长子杜度,只被封为多罗贝勒,他的儿子又为何被黜出宗室?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闰八月,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去世,终年36(虚)岁。

皇长子洪巴图鲁阿尔哈图土门贝勒褚英薨,年三十六。

——《清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

据《满文老档》中记载,早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就将长子褚英,给关了起来。

于(癸)丑年三月二十六日,长子阿尔哈图图门(即褚英)三十四岁时,幽于木栅高墙内以居。

——《满文老档》

虽然《满文老档》中明确写着,努尔哈赤没有杀掉褚英,但是,史学家们在《旧满洲档》中发现,褚英被幽禁的后续是:努尔哈赤终究担心,褚英这个嫡长子的存在,会是个隐患,就在褚英被关2年后,将其处死。

褚英去世时,留下了3个儿子,都是嫡出,只是,他们不是一个母亲所生。

01

褚英的长子杜度,出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九月二十七日,生母是褚英的第1任正妻郭络罗氏(常舒之女)。

褚英的次子国欢,出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二月十二日,生母也是郭络罗氏。值得注意的是,国欢与其同母兄杜度的出生年月,只相差不到5个月。如果他俩真是同一个母亲所生,那其中有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想必记载有误。

褚英的第3子尼堪,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五月十一日,生母是褚英娶进门的第2位正妻叶赫纳喇氏。这位叶赫纳喇氏,是叶赫贝勒清佳努的女儿,与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哲哲,是堂姐妹。

不过,褚英长子、次子的生母郭络罗氏,出身也不低。郭络罗氏的父亲常舒(也写作常书),应该是那位沾河寨主。

《清皇室四谱》中记载,努尔哈赤的同母妹妹,在其第1任丈夫死后,被努尔哈赤,嫁给了沾河寨主郭络罗·常舒。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十三日,鄂善上奏,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亲妹妹,当年嫁给了他的高祖父常书(即常舒),但因为去世得太早,没赶上被册封为公主,便请求雍正皇帝,给追封一下。雍正便追封鄂善的高祖母,为和硕公主。

礼部议覆,镶黄旗满洲都统、兼前锋统领鄂善奏,鄂善之高祖常书,自沾河归诚,蒙太祖高皇帝殊恩,将亲妹公主下嫁,因在盛京薨逝,未得册封,恳请追给封典,应如所请。其应封固伦公主、和硕公主之处,恭候钦定。得旨:著封为和硕公主。

——《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

但是,《八旗通志初集》、以及《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都记载着,当年娶了努尔哈赤同母妹妹的,是常舒的弟弟——杨舒。

杨舒,正蓝旗人,常舒之弟也,太祖高皇帝以女弟公主降焉为和硕额驸。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三十二》

努尔哈赤不但将自己的同母妹,嫁给了沾河地方郭络罗氏,还将自己第2个女儿(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所生,与饶余亲王阿巴泰同母),嫁给了杨舒的次子达尔汉。但《清皇室四谱》中,将努尔哈赤第2女的丈夫达尔汉,记作是“额驸常书子”。

达尔汉额驸,满洲正蓝旗人,姓郭络罗氏,其父杨舒同伊兄常舒自沾河地方,率领宗族来归,太祖高皇帝以长公主妻焉。

——《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六十五》

杜度的同母弟国欢,在天命九年(1624年)三月十三日就去世,终年27(虚)岁。比较奇怪的是,27岁也是一个不小的年纪了,可史料中,并没有找到关于国欢生前的事迹。

褚英离世的时候,其妻郭络罗氏、叶赫纳喇氏,都还活着。《满文老档》中记载,在天命九年(1624年)四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让杜度的生母郭络罗氏,要善待尼堪的生母,不然的话,“休想得到与其均等之衣食”。虽然《满文老档》中关于此事的记载,被翻译成是“多铎阿哥之母”,但清史学家杜家骥老师,已在其文章中阐明,这里应该是“杜度阿哥之母”,因为,努尔哈赤没有理由,让尼堪母子,与大妃阿巴亥生活在一起。

多铎(应是杜度)阿哥之母,尔当以原本之礼,恭养尼堪阿哥之母,傥忘我之前训,不将其与己同等待之,则过矣,休想得到与其均等之衣食。

——《满文老档》

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叮嘱杜度,说是虽然将他与尼堪的财物,都合到了一起,但要他与尼堪共同监管,不能将共有财产,当作自己一个人的给花掉。

多铎(应是杜度)阿哥,将尼堪阿哥之财产诸物合于尔处者,乃为恐当事者不知支给领取八家之物而间隔之,故使合之,又为恐尔家于衣食用时,将其财物做为共同之财物挥霍之,当共同监管之。

——《满文老档》

02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大封兄弟子侄。杜度,被封为多罗安平贝勒。这个爵位,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杜度同辈的豪格,就被封为和硕肃亲王;同样是皇太极侄子的岳讬(代善嫡长子),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不过,杜度的叔叔阿巴泰(努尔哈赤第7子),倒也是被封为多罗贝勒,这可能是因为,阿巴泰是努尔哈赤的侧妃所生。

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贝勒。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

只不过,豪格、岳讬的亲王爵位,也没保留多久。崇德元年(1636年)八月初十,肃亲王豪格、成亲王岳讬,被议罪,由此从亲王,变成了多罗贝勒。

于是岳讬、豪格,俱免死,并免幽禁,革去亲王爵,降为多罗贝勒。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三十》

崇德四年(1639年)八月初九,皇太极让杜度,管理礼部事务。

甲午。命多罗贝勒豪格,管户部事。多罗安平贝勒杜度,管礼部事。多罗贝勒多铎,管兵部事。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

崇德五年(1640年),杜度被自己的部下告发,说他一直抱怨,所给的待遇不高。例如,杜度曾口出怨言,说他自己军功如何显赫、也没犯什么错,可爵位不如岳讬(岳讬被追封为郡王)高,就连岳讬的儿子罗洛宏,也袭爵成为贝勒了。杜度还觉得,他的堂叔济尔哈朗,也没啥军功,凭什么也被封为亲王。

罗洛宏之父岳讬,虽被阿兰柴首告获罪,犹封郡王,罗洛宏犹袭贝勒爵。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

而杜度的部下,之所以告发杜度,也是因为杜度说那些抱怨的话,根本不分场合,在家说,在外面也说。杜度的属下担心,如果别人跑去告发了,他们就会因为知情不报,被治罪,倒不如自己去告发算了。

杜度此等言语,不论在家在外,常出诸口。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

原本按照诸位王爷、贝勒、大臣们的意见,杜度与他的福晋,应该遭到监禁;杜度的儿子们,也要被降为庶人;杜度与他儿子们的属人、奴仆、财产,都应该被没收。但是,皇太极放了杜度一马,只是罚了他1万两银子。

上命安平贝勒、及其福金,俱免监禁,并免夺奴仆、财物、及所属人员,止罚银一万两。公杜尔祜、穆尔祜、特尔祜,俱免议。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

杜度的嫡妻,是乌拉国贝勒布占泰的女儿,名叫宁古希。宁古希有3个亲姐妹,分别嫁给了代善次子硕讬、代善第3子萨哈廉、以及舒尔哈齐的孙子爱度礼(也写作艾度礼,阿敏次子)。另外,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是宁古希伯父满泰的女儿。努尔哈赤的同母弟舒尔哈齐,娶进门的第5位福晋(郑亲王济尔哈朗的生母),则是宁古希的亲姑姑。宁古希还有个堂姑姑,是皇太极娶进门的第2位正妻(豪格生母)。

乌拉部宁古希,尔既得遇吾兄之子多罗安平贝勒,当赐尔册文,封为多罗安平贝勒之嫡福晋。

——《满文老档》

杜度一共有7个儿子,都是宁古希所生。已知杜度第4女的生母,也是宁古希。杜度的第4女在崇德四年(1639年)时,嫁给了博尔济吉特·阿裕锡。阿裕锡在顺治八年(1651年)闰二月初一,被顺治皇帝封为多罗额驸。

多罗贝勒杜尔祜之妹多罗格格夫阿裕锡,俱为多罗额驸。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四》

虽然杜度所有的儿子,都是其嫡妻宁古希生的,但并不代表,杜度没有妾室。

史料中有载,杜度的侍妾,在杜度去世后1个多月,自杀了。但大家觉得,杜度的侍妾,如果要给杜度殉葬,那不应该相隔这么久才自杀,一定是被杜度的嫡妻宁古希,给逼死的。不过,崇德七年(1642年)九月初二,皇太极并没有治宁古希死罪,只是罚她3天3夜不许吃饭。

己巳。多罗安平贝勒杜度薨后月馀,有侍妾自缢死。法司议,若果欲殉葬,当与贝勒同死,何至日久乃缢,明係福金所逼。福金应论死。奏闻。上命福金免死,令饿禁三日夜。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

03

杜度是在崇德七年(1642年)六月初七病逝的,终年46(虚)岁。杜度的7个儿子中,有2个比他去世得早:

第五子特尔亲,在天命九年(1624年)早夭,只有3(虚)岁;

第四子特遴,在崇德二年(1637年)去世,只有17(虚)岁。

所以,杜度病逝时,就剩5个儿子还在世:长子杜尔祜,那时是28(虚)岁;次子穆尔祜,是26(虚)岁;第三子特尔祜,是24(虚)岁;第六子杜伦(也写作杜努文、杜嫩),是17(虚)岁;第七子萨弼,是15(虚)岁。

杜度死后,有人告发他的妻子宁古希,说在杜度病重期间,宁古希认为杜度的病,是郁郁不得志引起的,就请了个巫师,到家里做法。杜度去世后,宁古希与其3个已成年的儿子哭丧时,嘴里还埋怨皇太极,没有派人来悼念、不给杜度“赐祭”。

及杜度殁后,福金与其子杜尔祜、穆尔祜、特尔祜每哭时,辄言贝勒实未获罪,皇上从未遣人来吊,凡贝勒以下等官,身后尚蒙赐祭,何独遗我,似此苦衷,其谁知之。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

杜度的长子杜尔祜,还出言抱怨,说挨罚的时候,必定算上他,行赏的时候,却想不到他。杜尔祜还对,将伊图拨给他的叔叔尼堪这件事,感到忿忿不平。

杜尔祜又语马克扎云,因纵人往塔山,遂归罪于我,罚则我不得免,赏则不及我,何欺陵之甚。又言,将伊图拨与尼堪贝子,实朝廷过举。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

这一次,皇太极没有再宽恕杜度的妻儿。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二十九日,距离杜度去世还不到5个月,皇太极便下令,革去杜度儿子们的公爵位,并开除他们的宗籍,不过,仍保留杜度家分得的财物。

上命福金、及杜尔祜、穆尔祜、特尔祜,俱免罪,其分所应得者,仍给之,革去公爵,黜宗室籍。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

杜度的长子杜尔祜,娶的是瓜尔佳·费英东的女儿为第1任嫡妻。顺便插一句,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杜度的异母妹妹(即褚英长女,继妻叶赫纳喇氏所生),由努尔哈赤作主,嫁给了费英东,当时,费英东已经是51(虚)岁,而杜度的大妹妹,只有14(虚)岁。

(费英东)初率众来归,帝授一品总兵,以皇子阿尔哈图图们贝勒(即褚英)女妻之。

——《满洲实录·卷六》

费英东在天命五年(1620年)去世,终年57(虚)岁,而那时,杜度的大妹妹,才20(虚)岁。从时间上推算,杜度长子杜尔祜的嫡妻瓜尔佳氏,可能是杜度的大妹妹所生。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五,杜度的妻子宁古希,又被皇太极罚了3千两银子。事情的起因是,属于宁古希的包衣大宜汉、俄黑、塞克滕,偷了御前包衣大尼雅汉家的金银、裘皮等值钱物品;又私自从骁骑校殷唐阿、笔帖式哈宁噶那里,拿了“进上银五百两”。宜汉等人的所作所为,有人已经向宁古希举报了,但她选择“隐匿未报”。

上命杜尔祜母福金,罚银三千两,夺所俘获入官。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

皇太极去世后,顺治二年(1645年)二月十一日,杜度的儿子杜尔祜、穆尔祜、特尔祜、萨弼等人,被恢复了宗室身份。

甲子。先是勒克德浑、杜兰、杜尔祜、穆尔祜、特尔祜、扎喀纳、萨弼、杜嫩等,以有罪废为庶人,至是给以品级,礼部请仍入宗室籍内。从之。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结束语

杜度第6子杜伦(也写作杜努文),娶了董鄂·何和礼第3子雅星阿的女儿为妻。杜度的亲姑姑,即褚英的胞姐,早年被嫁给了何和礼,但这个雅星阿,应该不是褚英的胞姐所生。杜伦与其妻董鄂氏,只有1个儿子——苏努。这位苏努,后来是老八胤禩一派的。而且,苏努与老九胤禟的嫡福晋董鄂氏,还是亲戚。九福晋董鄂氏的父亲七十(也写作齐什),还得管苏努的母亲,叫一声堂姑姑。

另外,苏努又是雍正皇帝的元配孝敬皇后的长辈。清史学家杜家骥老师,在其书中曾提到,孝敬皇后的父亲费扬古,娶了杜度第2子穆尔祜的第4女为妻。而穆尔祜,正是苏努的二伯父。所以,孝敬皇后还得叫苏努,一声堂舅舅。

雍正孝敬皇后的生母,应该就是杜度次子穆尔祜的女儿,因为,雍正皇帝只追封了费扬古的1位格格妻子。穆尔祜,只是固山贝子品级,按理说,他的女儿,即便是嫡女,也只是县君品级。但在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初九,雍正皇帝将孝敬皇后的母亲,按照郡君(多罗贝勒嫡女)品级追封。

上谕,费扬古追封为一等公,伊妻照郡君例追封,致祭一次,修理坟墓。

——《雍正朝汉文谕旨》

尽管苏努与孝敬皇后沾亲,但在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雍正皇帝还是将苏努及其子孙,革去黄带子,并从宗室中除名,而苏努本人,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十九日,就已经去世了。

著将允禟、苏努、吴尔占,革去黄带子,并令宗人府,将允禩、允禟、苏努、吴尔占名字,除去。

——《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四十》

一直到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二十七日,苏努这一支,才被给予红带子,名字可以记入玉牒之末。

宗人府奏,查原任贝勒延信、苏努、原任公乌尔占,皆因获罪,革去宗室,今请照例查明伊等子孙,赏给红带子,月给三两钱粮米石,登记黄删之末。俟修玉牒之年,附登玉牒之末,注明伊祖父获罪情由。从之。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十五》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