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6部战争片说清楚抗美援朝战争

2025-10-28 22:36 来源:网络 点击:

用16部战争片说清楚抗美援朝战争

关注我,带你3分钟看遍10部好看好玩的电影

文末有“抗美援朝电影”高燃混剪视频观看地址哦!

“抗美援朝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

(下文中影片,按照涉及的战役时间顺序排列)

《志愿军:雄兵出击》 (2023)

——抗美援朝战争肇始和38军奔袭战

导演: 陈凯歌

编剧: 张珂

主演: 唐国强/王砚辉/刘劲/辛柏青/张颂文/

黄晓明/章子怡/陈飞宇/魏晨/魏大勋

豆瓣评分:7.2

《志愿军:雄兵出击》是陈凯歌导演《志愿军》三部曲在历史时间上的首作。该片以双线索叙事,展现了新中国上至决策层下至志愿军前线官兵的群像,重点描写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关键战役“38军113师大奔袭”。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仅用不到40天便占领了90%的朝鲜领土,南韩李承晚政府求助美国,9月底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于仁川登陆,重新将战火推过“三八线”烧向北方,甚至开始轰炸中朝边境的安东(今辽宁丹东),造成我国平民死伤。为了维护祖国和平,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战争打响。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因苏联也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朝鲜内战遂演变为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虽然中美两国实力悬殊,我军却用壮烈牺牲换回艰难胜利,使得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的首度亮相便赢得了国际敬重。

抗美援朝战争共发生了五次大规模战役。志愿军入朝后,利用麦克·阿瑟骄傲轻敌的思想,在“联合国军”快速北上的途中发动了“第一次战役”,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由39军完成的“云山之战”,经过此役,基本阻止了“联合国军”继续北上的势头,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麦克阿瑟,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第一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认为入朝志愿军不超过3万人,遂制定了“圣诞节攻势”,企图在1950年圣诞节前结束战斗。美军分西、东两路于11月24日大举北上进攻。其中美第10军经长津湖西进,第8集团军由清川江北上,形成钳形攻势,两军在江界会合后,企图围歼中朝军队,“第二次战役”爆发。

至1950年11月末,志愿军在朝鲜西线战场以6个军兵力对美第8集团军形成了合围。按照我军传统,歼灭战之前一定要断敌退路,志愿军司令部选中了第38军113师执行这一任务。接到命令后,第113师即以第338团为前卫,师部和另外两个团紧随其后,从德川地区出发沿山路向三所里疾进。虽然德川到三所里的地图距离为145华里(72.5公里),但真实路况崎岖坎坷。身穿棉衣棉裤、携带单兵装备、弹药、五日份干粮的志愿军全力奔袭,每小时15华里以上的山路强行军超越了普通人的生理极限,黑夜行军中还有战士不慎掉下悬崖……敌机临空时,113师首长命令全师丢掉伪装,在公路上光明正大地前进。美军战机并未空袭,而是将他们认成了从前线溃退下来的韩军。

113师出发后为隐匿行踪将电台关机,失联一整夜让在军部等待消息的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和38军军长梁兴初心急如焚。终于,113师338团于次日清晨发来电报:已经占领三所里!副司令邓华高喊“奇迹!”

113师338团于11月27日下午6时出发,一夜行军145华里,在28日早清晨7点,只比对手早5分钟抢占了有利阵地,关死了三所里的闸门,将南下撤退的美第9军阻拦在公路上。听说这个好消息后,正在跟进的很多战士扔下了米袋等负重,有些战士跑吐了血,有的则一头栽倒再也站不起来……此后,113师在三所里先后击退美军10余次猛烈攻击,而担负正面突击的40、39、66军也粉碎了美第8集团军的抵抗。战至12月1日,美第9军被迫抛弃辎重退往平壤方向,总算没有全军覆灭。

113师不仅一夜之间穿插70多公里山路,还在阵地坚守三天,成为世界战争史所罕见战例,38军自此遂有“万岁军”美誉。

如此,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依旧利用美军的轻敌思想,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案,将敌军引入包围圈,给予联军沉痛打击。我军以伤亡3万余人代价,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重新将“联合国军”推到了三八线以南,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局势。

2023同年还有一部网络电影《浴血无名·奔袭》上映。剧情并未说明战役时间地点,大概率为虚构情节,但从“奔袭”二字来看,也比较符合38军113师在二次战役中的这次战术大机动。

浴血无名·奔袭 (2023)

导演: 翌翔 / 郭勇

编剧: 张虎 / 李东学 / 王稀

主演: 李东学 / 任天野 / 宋佳伦 / 罗立群

豆瓣评分:暂无

影片讲述:浴血生还的排长杜川接到任务,重整侦察排夜袭敌军补给站。任务虽完成却发现美军机械师正快速推进,企图在我军师部工事未修筑完成之前发起总攻。危急之下,杜川只能带领全排战士阻击敌军机械师,用有限的装备对抗美军的坦克和轰炸机。最后侦察排不仅成功打落一架轰炸机,还炸毁多辆坦克。敌军指挥官命全师开火将侦察排的阵地夷为平地,艰难抵抗中,杜川的侦察排终于等到了连长长途奔袭而来的增援……

《长津湖》 (2021)

——第二次战役之长津湖战役

导演: 陈凯歌 / 徐克 / 林超贤

编剧: 兰晓龙 / 黄建新

主演: 吴京 / 易烊千玺 / 段奕宏 / 朱亚文 / 李晨

豆瓣评分:7.4

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二次战役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兵力已达38万余人,“联合国军”前线部队也达22万余人。

二次战役经过要图

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将西线敌军诱至清川江沿岸,东线至长津湖畔。在东线担任攻击任务的志愿军第9兵团约15万人,来犯之敌是美第8集团军第10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1师(陆战1师)等三个师,外加南韩1个军团,共约10万人。影片《长津湖》描述的便是长津湖战役中的一部分——第9兵团第7穿插连战士,歼灭美陆军第7师第31步兵团“北极熊团”的过程。

长津湖战役略图

战斗开始前,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12个师已全部秘密在朝鲜东线完成集结,并未被“联合国军”发现。美军第10军负责在朝鲜东北部的攻势,其中陆战1师担任主攻,向长津湖西北进击。第10军指挥官阿尔蒙德情报不灵,命令美军第7步兵师组织“北极熊团”守卫陆战1师右翼,占领长津湖东岸。

战斗开始后,我第9兵团采取迂回切断战术,将美7师和陆战1师分割成了5个部分,分别分布在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以及新兴里等地区。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不得不率军突围。为防止美陆战1师被我军包围全歼,隶属美第7师的“北极熊团”依赖强大火力和空中支援,抵挡了志愿军2到3个师的攻势达到4天之久,最终被全歼,但在电影中只简略表现为一天。

这是我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这次战役中,第9兵团也付出惨重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人,全军冻伤高达22%,正如影片中那震慑人心的一幕:1个连的战士被冻死在死鹰岭埋伏阵地上,有如冰雕。

长津湖地区位于朝鲜东北高原,冬季酷寒难耐。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甚至说:“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想去征服它。”而1950年的冬天温度竟达到了零下40度左右,造成大量战士被冻死冻伤的悲剧。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第9兵团是南方兵团,对酷寒准备不足;二、负责第9军团棉服生产的华东战区被服厂,生产的薄棉服不适用于严寒北方;三、因军令如山,火速开拔,第9兵团途经山东和东北时,当地军事后勤部门都未来得及进行支援;四、美军占据空中优势,在朝鲜境内对我军后勤补给线进行狂轰滥炸。种种因素促使战士们不得不身穿薄衣,却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

《长津湖之水门桥》 (2022)

——第二次战役之“美陆战一师”追击战

导演: 徐克

编剧: 兰晓龙 / 黄建新

主演: 吴京 / 易烊千玺 / 朱亚文 / 李晨 / 韩东君

豆瓣评分:7.2

时间承接上部电影,随着志愿军不断取得胜利,东线作战的美陆战1师不得不在1950年11月30日南撤。宋时轮指挥下的第9兵团对其展开了围追堵截。美军所至之处,从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到古土里,均遭到了志愿军的重重阻击。而从古土里到兴南港这125公里的路程,更是让陆战1师走了77个小时,每前进1公里几乎要用掉2个小时。用后来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的话说:“这是一次漫长而曲折的撤退,一路上战斗不断,似乎是在一寸一寸地向后挪动。”而在这段关乎陆战1师生死的撤退路线上,距离古土里以南6公里处的水门桥则对中美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

水门桥跨越汉江支流,是美军陆战1师撤退的必经之路。于陆战一师而言,水门桥是他们的汽车、坦克撤出长津湖,直达兴南港口的必经之路。一旦这座桥被炸,美军将无法跨越峡谷。于志愿军第9兵团而言,水门桥是阻击敌人的绝佳地点,如果大桥不能被炸毁,陆战一师将逃出生天。双方就此上演了长津湖战役著名的水门桥阻击战。

被志愿军炸毁的水门桥

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故事便开始于7连对下碣隅里美军机场的进攻。在结束了这里的战斗之后,他们接到了新任务——炸掉水门桥。真实历史中,1950年12月1日志愿军炸断了水门桥。为了打通退路,史密斯派出了一个坦克营,以超过40辆的坦克外加大批美军士兵,环形拱卫水门桥,并迅速修复了被炸毁的桥面。

被美军修复的水门桥

在连长伍千里(吴京 饰)的带领下,七连战士们兵分四路,在水门桥外围克服敌军重点火力:突击组进攻指挥部,突击穿插;火力支援组侦察敌情,协同作战;爆破组攻敌“心脏”,断敌退路;掩护组游击袭扰,灵活配合。经过激烈的战斗,七连战士们终于在12月6日晚上冲过了美军的层层防线,把敌人新架设的大桥和根部基座全部炸毁。

影片以桥被炸毁为结束,但在现实中,虽然水门桥的桥基都被炸毁,但美军竟从日本调配了8套重量高达1.1吨的组件,在短短两天内,硬是再次架起了一座承重50吨的桥梁,最终帮助陆战1师完成了撤退。由此可见,当年我军与美军在物资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奇袭》(1960)

——第二次战役之“奇袭武陵桥”

导演: 许又新

编剧: 满健

主演: 张勇手 / 邢吉田 / 黄焕光 / 曲云 / 张钟英

豆瓣评分:7.4

1950年11月,朝鲜战场二次战役拉开序幕。战役开始前,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在38军军部开会下达任务,38军军长梁兴初遂命军侦察科副科长张魁印,率领由军侦察连、113师侦察连和两个工兵排组成的323人先遣队,于11月24日秘密插入敌后,务必于11月26日8时前炸毁武陵桥,堵死联合国军后路,配合主力部队歼灭德川地区的南韩伪七师。

《奇袭》剧照

张魁印率先遣队开拔,携一部电台、600公斤炸药,战士每人携带4颗手榴弹和弹药赶往德川前线。当晚先遣队利用炮火火光前行,很快插进敌人前沿,途经敌两个师结合部的浦洞时,公路两侧敌营房中的谈笑声都被听得清清楚楚,迎面数辆敌车还主动给先遣队让了路。但刚过故城江,侦察连便于农舍中跟正在做饭的韩军交火,虽消灭了敌军一个排,但一班长郭兴运不幸牺牲。电影《奇袭》中唐虎的牺牲戏便来自此处。如此,先遣队走了一天两夜,进行了三次战斗,终于11月26日凌晨5时到达武陵里,距规定炸桥时间还有3小时。

武陵桥位于后仙游峰西侧大同江畔,江东是德川去南川的交通干线,西岸是悬崖,因此武陵桥构成了德川去南川的咽喉。60余人的敌军以碉堡和铁丝网驻守桥头。11月26日晨6时,先遣队爆破组通过冰封江面奔至5米桥墩下,战士们携带的软梯不够长,为抢时间搭成人梯将160公斤炸药安放在桥墩上,其他战士则迅速渡河占领制高点。7点30分,由南开来驶往德川前线的5辆满载军火的汽车刚上武陵桥头,便被连同桥体一起炸毁,由此拉开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序幕。

之后武陵桥被先遣队攻占扼守,南逃和北援的伪军联系不上,对38军顺利歼敌起了重要作用。德川伪七师南逃而来,先遣队对其进行了阻击。梁兴初立即指挥38军发起攻击,三个师从三方涌向德川,不到一天时间便全歼了伪七师。

1960年,这一成功战例被军内拍摄成军事教学片《奇袭武陵桥》,参演的演员都是解放军官兵。因战法经典,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奇袭武陵桥》改拍成故事片,片名换成《奇袭》,武陵桥改成康平桥。1960年电影公映后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一直在各地热映不衰,被誉为战争片中的经典。

值得提到的是:影片中扮演方勇的演员张勇手,当年曾作为志愿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春,16岁的张勇手时任志愿军60军文工团团员,随部入朝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东线反击战、中线反击战,还曾因向前线运送军需物资和战地慰问表现突出,各立三等功一次。

《集结号》 (2007)

——第四次战役之横城战役

导演: 冯小刚

编剧: 刘恒

主演: 张涵予 / 邓超 / 袁文康 / 汤嬿 / 廖凡

豆瓣评分:8.2

影片中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直接描写来自一次桥梁摧毁任务。谷子地(张涵予 饰)和炮连连长赵二斗(邓超 饰)接到了任务,要在敌人眼皮底下设置一处观察点,在总攻发起前将横城大桥炸成废墟,谁知途中赵二斗不小心踩到了地雷,谷子地毫不犹豫地将匕首插进他的皮靴,压住地雷触发器,保护了赵二斗这双指示炮兵炸桥的眼睛。

《集结号》剧照

历史上真实的横城战役发生在1951年2月,是在第四次战役期间,中朝联军在朝鲜横城地区对联合国军进行的一次漂亮的歼灭战。

经过前三次战役,联合国军已被赶到了三八线以南。但在第四次战役发起后,美军指挥官李奇微摸到了中朝联军的软肋——攻势一般只能持续7天左右。他认定这是志愿军后勤供应不足造成的,即志愿军后勤补给基本依靠自行携带,单兵负荷只能让弹药和粮食维持一个星期。7天后弹尽粮绝,部队只能后撤或转入防御。李奇微随之研究出“磁性战术”——在志愿军发起进攻时,联合国军始终与之保持在30公里左右的距离,令志愿军擅长的夜间穿插无法发挥优势。

李奇微,美陆军上将,1951年4月接替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横城战役中,7天攻势后的志愿军转入防守,联合国军迅速转入反攻,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在大批飞机掩护下向志愿军纵深穿插,后续部队则跟进实施包围,中朝联军陷入被动。但联合国军的东路先锋韩第8、第3和第5师在进攻中冒进,在横城北部处于突出部。志愿军决定抓住机会。

1951年2月11日,志愿军第39、40军、42和66军,采取夜间迂回战术包围了韩军第8师,并切断了其与身后美第2师第9团的联系。39军117师一夜前进30公里,切断了韩第8师南逃退路;右翼120师和左冀118师也形成了对横城西北之敌的合钳。中朝联军随后对韩第8师实施了分割围歼,12日晚,118师歼灭了美第2师第21团。

此战后,联合国军的整体战线被迫后撤了26公里,对其全线反扑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此战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损失对比约为1:3.72。经此一役,李奇微有如惊弓之鸟、如履薄冰。直到现在,这场战役都是美国军史学界不愿提及的伤疤。

狙击手 (2022)

——第五次战役后的“冷枪冷炮运动”

导演: 张艺谋 / 张末

编剧: 陈宇 / 张艺谋

主演: 陈永胜 / 章宇 / 张译 / 刘奕铁

豆瓣评分:7.7

影片《狙击手》描写了张译饰演的连长带领的狙击五班的故事。五班战士与配备先进武器的美军精英狙击手,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斗智斗勇,互有死伤。侦察兵亮亮(刘奕铁 饰)被美军击中成为诱饵,班长刘文武(章宇 饰)与战士大永(陈永胜 饰)等人为救同伴,进入美军狙击手设好的陷阱。最终,班长面对敌狙击手的坦克攻势,设计歼敌,力挽狂澜。从剧情来看,故事原型应来自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冷枪冷炮运动”。

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对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第五次大规模反击战。在五大战役后,中朝联军在三八线附近与“联合国军”形成对峙态势。美军凭借强大的武器装备,经常对我阵地进行密集的炮火攻击。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方面都处于劣势,难以迅速和有效地歼灭敌有生力量。毛泽东提出对敌集中优势兵力打小歼灭战的思想,积小胜为大胜,“零敲牛皮糖”。

在此思想指导下,志愿军在前线开展起了狙击活动,由狙击手以在单枪或单炮,对敌守备力量、坦克、车辆等目标进行射杀,此种战斗战术隐蔽性强、机动性高,俗称“打冷枪”,即冷枪冷炮运动。

通常而言,500米以内的人员目标,由步枪狙击手负责打;500米至1000米以内的单个或小群人员目标,主要是轻、重机枪打,步枪予以配合;500米至1000米以上的车辆、工事或人员集群目标,由无后坐力炮负责;1000米以上的目标,由小口径迫击炮负责;1000米至1500米内的目标,由81毫米迫击炮负责;1500米至3000米内的目标,由75毫米山炮、76.2毫米野炮和107毫米迫击炮负责;3000米至5000米距离内的目标,由122毫米榴弹炮负责。

神枪手张桃芳

据统计,志愿军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仅用442发子弹就歼敌214名,创造了志愿军上甘岭狙击战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1952年8月的下半月,第三十九军集中军、师炮群的81毫米迫击炮以上各种大口径火炮42门,实施狙击作战298次,击毁击伤敌坦克44辆、汽车45辆、破坏地堡74个、毙伤敌853人。1952年到1953年的两年间,志愿军的“冷枪冷炮运动”共歼灭敌军5.2万人,大量消灭了敌有生力量,激励了志愿军士气。

《英雄儿女》 (1964)

——停战谈判期间的开城保卫战

导演: 武兆堤

编剧: 毛烽 / 武兆堤 / 巴金

主演: 田方 / 周文彬 / 刘尚娴 / 刘世龙 / 褚大章

豆瓣评分:8.0

开城位于朝鲜“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后一直为中朝联军控制。停战谈判后,开城成为谈判地点,被划为中立区。1951年“联合国军”发动秋季攻势失败后,仍把开城划入美方控制区,企图武力夺取。1951年10月底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令第65军加强开城防御,并令63军协同65军打击开城之敌。65军随后扫清了汉江以北的南韩海防部队,又于11月在开城以南、汉江以北地区,对南韩军队进行了两次作战,扩展控制区280平方公里,形成西起礼成江、东至板门店的长50公里的防线。63军也于1952年年初前推阵地16.5平方公里。两军行动进一步稳定了开城地区防御,有力配合了朝鲜停战谈判的进行,对最终达成军事分界线协议产生了重要影响。

巴金(中)与志愿军战士在朝鲜

1952年冬,全国文联安排巴金率领一个17人组成的访问团前往朝鲜前线。在朝鲜停留的七个月中,年近五十的巴金翻山越岭、深入硝烟,跟战士们打成一片。他在志愿军65军194师582团6连生活了两个多月,体验了钻防空洞的险境以及“一口炒面一口雪”的艰苦生活。

1952年10月,6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攻打红山包主攻任务。在连长、指导员先后负伤后,副指导员赵先有指挥全连坚守阵地,最后只剩下他和通讯员两人。赵先有用步话机向团长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射击,并高喊“向我开炮!”阵地被夺回但赵先有和通讯员都牺牲了。这便是后来巴金小说《团圆》中王成的原型。

1953年8月巴金二去朝鲜,交战双方已签订停战协定。两次赴朝的时间里,巴金足迹遍及平壤、开城和前沿阵地,采访上至司令员彭德怀,下至英雄士兵,搜集了大量一手材料,终于在1961年写出了中篇小说《团圆》,发表在《上海文学》上,引起广泛反响,于三年后被拍成电影《英雄儿女》。片中志愿军战士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超燃口号流传了几十年,插曲《英雄赞歌》更是传遍祖国,至今仍然经典。

铁血大动脉 (1998)

——志愿军铁路交通线保卫战

导演: 李三义

编剧: 李平分 / 田亚平 / 王琛

主演: 蒋昌义 / 丁笑宜 / 李玉峰 / 车晓彤

豆瓣评分:6.9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60个师每天至少需要2400吨的物资补给,要用火车从国内运送到600公里外的中朝边境中枢,再用汽车、人力接送到前线。1951年7月10日,开城谈判陷入僵局。8月开始,美军每天出动1000架次飞机,对我铁路、公路进行空前规模的狂轰滥炸,企图摧毁志愿军的交通运输,中断后勤保障,迫使中朝在谈判桌上让步。“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克拉卡称这种具有战略性的空中封锁为“绞杀战”。

马克·韦恩·克拉克,美国四星上将,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绞杀战”延续了长达10个月,几乎摧毁了朝鲜北方的铁路系统,切断了中朝军队的运输补给线。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指示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梁军英,负责铁路交通运输线的安全保障和恢复。

美军轰炸鸭绿江大桥

梁军英一次次下达抢修命令,志愿军战士与美军展开“炸与保”的较量,敌炸我修、再炸再修,白天炸、夜里修,追着炸点修。梁军英深知这不是长久之计,向彭总提出动用空军和高炮部队保护后勤线的方案,使得铁路交通安全得到保障。

随后克拉克改变策略,将全面轰炸改为重点轰炸,针对京义线“317”公里地段,每天出动数百架次飞机进行饱和轰炸。梁军英向彭德怀提出,将志愿军后勤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抢修、运输、防空三者统一协调。在他的领导下,后勤补给铁路完成了一个壮举,不仅保证了前线的后勤物资,还一举打通了东部交通网络建设。

据统计,志愿军铁道兵与朝鲜军民一起,共抢修、抢建、复旧正桥129公里,公路铁路1000公里,通信线路2万多公里,使朝鲜北部铁路通车里程,由志愿军入朝时的107公里延长到停战前的1382公里,与其他部队共同建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也感叹:“虽然我们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中国军队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清川江大桥修复通车的情景

《浴血无名川》 (2021)

导演: 翌翔 / 郭勇

编剧: 张虎 / 翌翔 / 李东学

主演: 李东学 / 任天野 / 张光北 / 付美 / 张露

豆瓣评分:6.1

《浴血无名川》描写了在朝鲜战场上,我国志愿军三排排长孟大关(任天野 饰)带领战士前去解救被困敌后的侦察排,与“杜神枪”杜川(李东学 饰)成功汇合。但他们在发现了敌军一个重炮营后,为了减少主力部队伤亡,两个排的战士共同战斗、拼死一战,并为炮兵部队提供坐标,最终消灭了美军炮阵。影片中侦查排长杜川是一名神枪手,狙杀战斗发生在一个无名水川,并未言明具体属于抗美援朝哪次战役,只给出了1952年的提示,因此大概率为虚构故事。但在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就曾拍摄过一部片名类似的影片《激战无名川》。

《激战无名川》 (1975)

——志愿军抢修百岭川127大桥

导演: 华纯 / 王少岩

编剧: 郑直 / 黄宗江

主演: 关长珠 / 霍德集 / 于纯绵 / 张连伏 / 张金生

豆瓣评分:6.7

影片讲述:抗美援朝时期,位于朝鲜百岭川上的127大桥,因为是我军向前线输送弹药物资的必经之路,因此成为联合国军进攻对象。自1952年2月9日开始,美军飞机对百岭川大桥实施了长达76天的轰炸,投下了7000多枚炸弹。但负责保护和修复大桥的志愿军铁1师第1桥梁团3营冒着战火,对桥梁进行一次次抢修,保住了这条补给线的畅通。

志愿军铁道兵抢修百岭川大桥

影片中出现了用轻机枪打下轰炸机的剧情,曾被网友质疑不真实。而事实上,使用有效射程达到800米以上的“汉阳造”步枪打下飞机的战例,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都有过实例。剧情看似离奇,实则非常写实,在70年代曾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上甘岭》 (1956)

——左右谈判桌的上甘岭战役

导演: 沙蒙 / 林杉

编剧: 林杉 / 曹欣 / 沙蒙 / 崔家骏

主演: 高保成 / 徐林格 / 张亮 / 刘玉茹 / 刘磊

豆瓣评分:8.4

抗美援朝进入关键决胜阶段,美军一边在板门店谈判,一边调集大量军队发动了上甘岭战役,企图进而夺取五圣山以增加谈判筹码。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集结了6万兵力,对上甘岭展开疯狂进攻。当时志愿军兵力只有4.3万,却倚靠有利地形,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仍然坚守24天,顶住了联合国军的进攻。

当时,上甘岭战况最激烈的两个高地中,597号高地上只驻守了两个排,537高地上则为1连驻守。在敌人的狂轰滥炸和人海冲锋下,597高地前沿阵地只剩下一个战士还在顽强战斗;而在537高地上,美军动用了20架轰炸机对志愿军阵地抛下凝固汽油弹。1连战至只剩20人,不得不撤退。敌人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下炮弹6发,炮火冲击波让许多战士磕掉了牙齿,一个17岁小战士竟被活活震死。由于战斗过于激烈,最终连干部、通信员、文化教员、后勤部队都加入了战斗。

经过一番激战,两座高地主峰岿然不动,我军以伤亡超1.15万人的代价,击退了敌人的40多次冲锋,但武器弹药损耗也十分惊人,仅仅两天时间就打坏了10挺转盘机枪、62支冲锋枪和90支步枪,发射了近40万发子弹、近万枚手榴弹和手雷。据统计,联合国军在这次战役中所针对志愿军消耗的弹药,甚至超过了二战时期的任何一场战斗:190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43天内,上甘岭山头被炮火削去了两米之高……

1953年7月27日,中国、朝鲜、联合国军三方在朝鲜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宣告朝鲜战争的结束。其后,为了鼓舞国内军民的士气,毛泽东主席亲自指示将抗美援朝期间上甘岭战场上发生的故事拍摄成电影,于1956年上映的《上甘岭》便是其中最早完成的一部。故事讲述志愿军在连长张忠发(高保成 饰)带领下,在环境恶劣、断水断粮的坑道中坚守24天,与美军浴血奋战,为中朝联军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甘岭》上映后受到观众欢迎,与《英雄儿女》一样成为了主旋律电影的经典,插曲《我的祖国》也和《英雄赞歌》一样传唱至今。

《特级英雄黄继光》(2022)

——上甘岭战役597高地争夺战

导演: 周润泽

编剧: 周润泽 / 朱子奇

主演: 刘家祎 / 洪洋 / 李晓川 / 武强 / 刘思博

豆瓣评分:8.0

影片描写了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参军和参战经历,展现了他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战士的。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为了整个部队的胜利,面对着地堡中敌人的机枪,黄继光英勇堵住了枪眼,牺牲自己为战友争取到了短暂的时间,从而消灭了敌人。

上甘岭战役中,在两座高地担任防守的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原名黄积广,四川省中江县人,当时即为135团2营的一名通讯员。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高地反击。敌人各类地堡内的机枪扫射造成我军大量伤亡,眼见情势危急,在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时,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疯狂扫射的敌人地堡机枪眼,英勇牺牲。战后志愿军给他追记了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也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我的战争》 (2016)

——上甘岭战役537高地争夺战

导演: 彭顺

编剧: 刘恒

主演: 刘烨 / 王珞丹 / 杨祐宁 / 叶青 / 黄志忠

豆瓣评分:5.1

《我的战争》同样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但剧情似乎参照了《珍珠港》和《兵临城下》中的三角恋情,讲述了个性粗犷的孙北川(刘烨 饰),和他单纯乐观的好兄弟张洛东(杨佑宁 饰),与性格爽朗的文工团团长孟三夏(王珞丹 饰)三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影片中主人公经历了四次战役——江面大桥遭遇战、五义亭攻坚战、小镇突围战和537高地争夺战。

根据史料,537高地战正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场艰苦战役。1952年10月14日爆发的上甘岭战役,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进行的最为艰难的一场战役。在只有3.7平方公里大的山地上,志愿军和美联军进行了43天的对抗,战况惨烈无比。

上甘岭战役当天,美军从各地调遣了320门大口径火炮,170辆坦克和50架飞机,对距离15军正面30里的防御地区进行了疯狂的轰炸,而其中597高地和537高地遭受的攻击是最为猛烈的。美军在43天时间里向两座山头倾泻了190多万发炮弹,充分发挥了“范弗里特弹药量”的超级火力。

范弗里特,美国陆军上将,1951年在朝鲜战争中任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弹药量”是他提出的一种唯火力制胜论,意指不计成本地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对敌实施压制和毁灭性的打击,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人员的伤亡。

影片《我的战争》客观展现了当时志愿军采用的密集阵型冲锋战术,当时这种“人海战术”遭到了欧美嘲笑,只因这是我方在面对敌方优势武器装备情况下相对有效的战术,是以巨大伤亡为代价的英勇之举。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眼见其惯用的火力攻势不奏效,也在飞机和大炮配合下实施了人海战术,步兵密集冲锋,循环往复的进攻达40多次。但在志愿军顽强的抗击之下,美军始终未将两座高地撼动。

《金刚川》 (2020)

——7天7夜建起,7次被炸毁的金刚川桥

导演: 管虎 / 郭帆 / 路阳

编剧: 管虎

主演: 张译 / 吴京 / 李九霄 / 魏晨 / 邓超

豆瓣评分:6.3

朝鲜战争进行到1953年5月时,美军屡屡进攻未果,不得不再次坐下来谈判停战。没想到南朝鲜李承晚政府挟持北朝鲜俘虏,单方面退出了谈判。志愿军司令部决定以战促谈,向北汉江一带的南韩军队发动最后一役——金城战役。

志愿军集结了24万兵力,包括第20兵团的7个军,投入了上千门大炮,兵力规模前所未有,物资补给压力巨大。为保障后勤运输畅通,志愿军将20兵团工兵部队集中起来,又额外抽调大批步兵和高炮部队,调往前线参与后勤保障。这批支援部队中,负责修建岩里大桥的工兵10团3连连长张振智,就是电影《金刚川》中的人物原型。

金刚川是朝鲜境内的一条河流,奔涌在朝鲜第一山也即南北朝交界处的金刚山之间。山高江急,地势险要。志愿军战士们要想从后方运送弹药物资,只能从金刚川上架桥通过,这是到金城前线的唯一通道。1953年6月下旬,张振智和战士们经过7天7夜的奋战,在金刚川上修建好一座长达37米,可以通过汽车人马的载重桥。但是,在美军的炮弹轰炸下,这座桥又反复修了7次。志愿军战士也一次次牺牲、负伤、减员……

经受了多次轰炸的金刚川桥

影片中,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关磊(吴京 饰)、张飞(张译 饰)、高福来(邓超 饰)等铁血军人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取路的畅行。

抢修金刚川大桥

重新修缮的金刚川桥

最终,金城战役历时一周,歼敌5.6万余人,其中俘敌3千余人,缴获火炮100余门、坦克35辆、飞机1架,击落击伤敌机200余架。不仅直接促成了朝鲜停战谈判,也大大鼓舞了中朝人民的士气。

《奇袭白虎团》 (1972)

——金城反击战中的传奇战例

导演: 苏里

主演: 宋玉庆 / 方荣翔 / 谢同喜 / 陈玉申 / 邢玉民

类型: 战争 / 戏曲

豆瓣评分:7.5

1953年夏季,朝鲜战争停战前夕,我志愿军为配合谈判,争取早日实现停战,决定发动金城反击战。此次的作战计划里,我军有一项明确任务: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团部。

此战在1972年被拍成样板戏电影《奇袭白虎团》,以戏曲形式对这场战斗进行了重现。

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是该师的主力,美式装备,被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命名为“白虎团”。在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9团的一个13人侦察班,于7月13日夜化装成南韩士兵,扮成护送美军顾问的模样,在我军炮火掩护下,冒雨徒步向“白虎团”团部所在地急速穿插前进。行军途中活捉一名南韩士兵,搞到了敌人的口令,接连混过敌人三道严密的警戒线,14日凌晨2时许顺利地抵达“白虎团”团部,当场毙伤敌团长以下54人,活捉19人,捣毁了敌团部和通信联络,有力地支援了师主力的战斗,对全歼“白虎团”起了重大作用。

其后,师主力又趁夜堵截溃逃之敌,歼灭了“白虎团”团部附近的一个炮兵营大部,以及乘车来援的南朝鲜首都师装甲团二营大部,击毙该团团长陆根洙。14日白天的激战中,志愿军204师还生俘了南朝鲜军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

仅此一仗,就漂亮利索地把李承晚的王牌团全歼了,美李集团大为震惊。

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电影·高燃混剪·观看地址:

12部抗美援朝电影高燃混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