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诗酒趁年华

2025-07-19 23:52 来源:网络 点击:

岂止诗酒趁年华

岂止诗酒趁年华

苏轼在《望江南·超然台作》中说,“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点新火,煮新茶,吟诗纵酒得“趁你还年轻”(同名歌曲)。赋比兴也好,以“新”寓好年华也好,非常自然,不着斧凿痕迹。身体好,有激情,诗酒当然趁年华,“廉颇老矣”不光可能不胜酒力,甚至不知“尚能饭否”,作起诗来亦会暮气沉沉,慨叹“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以苏东坡的坦荡超脱豁达(“酒酣胸胆尚开张”,《江城子·密州出猎》),岂有参不透的人生!按照他的人生态度,我们仔细想想,学习、运动、旅行……什么不得趁着年轻,快马加鞭往前赶,从这个意义上讲,岂止诗酒趁年华?

“黑发不知勤奋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不光是书法家,做起人生导师亦循循善诱。这首《劝学》就常常被后人引用,来教导人们闻鸡起舞,挑灯夜学,“莫让年华付水流”(电影《胭脂》主题曲)。颜氏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后人多以为他只是在告诉我们读书要起早贪黑,抓住一切时机,不可让分分秒秒自我们指间白白流走。窃以为这只理解了一半。读书固然要趁早,但更要取静。没有喧嚣,才能集中精力与思想,记忆才会深刻,读书的效果才不会打折扣。夜深人静的时候,是读书的时候,既抓住了时机,又避免了打扰,何乐而不为?但于本文而言,趁早正切题,取静则是旁逸斜出。其实,开卷有益,只要趁早,管它静与不静。

儿时背过《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虽然多数都忘了,且其中包含很多封建思想,但沉淀下来的古典文学功底是不会被岁月销蚀的。自己的理解也是会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的。倘使背会了收入《古文观止》中的李密的《陈情表》,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矜名节”等等成语是任谁都不能从你的积淀中夺走的,写起文章来,岂会“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高一时,承蒙临时代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教诲,用一年时间背会了《唐诗三百首》,虽不可谓早,但亦不算太迟,尽管有些诗句已然忘却,但那学养,那诗情画意,那深情豪迈,是流淌于血液中了。

语言大师、文学巨匠,谁靠的不是奶子功?人家三岁读诗,四岁对句,五岁为文,上得小学,写出来的文章已经华丽工整,令先生叹为观止。待到成年,岂得不声誉鹊起,成名立万!这奶子功从何而来?强基固本少年始,读书修身趁年华。

“只因为你年轻,你可得要抓得紧,回头不容易”(歌曲《趁你还年轻》)。酒助诗兴,诗升酒品。年轻气盛,“只怕虚度了好年华”(电影《胭脂》插曲)。纵酒时,手舞足蹈,高谈阔论,放歌吟诗,何其畅快淋漓。饮酒后,诗兴大发,文思泉涌,下笔千言,多么惬意舒心。

酒桌上,尝与友人“落花时节读华章”(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曾与故交“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还与同学慨叹“几时杯重把”(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酒后余韵悠长,常得“烟士披里纯”(上世纪初学界流行的英文灵感的音译)小姐眷顾,这篇作文怀念一下“侦察科长”,那篇作文回忆一下“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酒与文同根共生,相映成趣,倒也美不胜收。倘使诗酒分离,有酒无文,为了饮酒而举杯,即使趁了年华,那也是无趣的。要是既不趁年华,又只饮酒作乐,动辄“一举累十觞”(杜甫《赠卫八处士》),那无异于浪掷生命。诗人郭小川早已为这种“浪荡鬼”画过像。

运动也得趁年华,自身体硬朗时就不断增强自身体质,否则等到连楼梯都爬不动了,谈什么锻炼,只能在床上用意识来活动筋骨了。在体育运动方面,我非先知先觉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差点因体育成绩不及格而肄业。步入跑者行列时已过不惑之年,现在可以用来吹牛的就是坚持得还不错。

我也曾经辉煌过,前几年,10公里跑的记录是58分钟,现在已经突破65分钟,还一度跑出了70分钟。确实是“人老了,弦儿也调不准了”(电影《洪湖赤卫队》台词)。去年参加奔跑内蒙古10公里公园赛时发现,超过60岁就不可以报名了。这意味着3年后,类似的活动,人家就不带我玩了。可见,好年华并不单指如花之少年岁月,一过六十,真的垂垂老矣,即便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也不能在运动场上驰骋,只能自娱自乐了。在比赛中露脸,还有三年多好年华可趁,焉有不只争朝夕的道理!看来,8月25日的敕勒川草原半程马拉松赛,无论如何得参与一下了。

自恋上跑步以来,认识了不少跑友,80后S君,配速五分半左右,00后大学生月跑300公里以上,自高中时开始长跑的L君,逢马拉松比赛必报名,玩着就跑完了42.195公里。他们都是运动趁年华的榜样,亦堪称我跑步不辍的旗帜。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或许才是没有多少好年华可趁的我应有的状态。

我算是旅行达人,喜欢时不时去各类热门景点凑个热闹,也常去一些冷门目的地一游。近来,在旅行中每每得到导游以及年轻旅友的照顾。可能在他们看来,老身我已过了旅行的好年华,腿脚并不灵便。其实,在青海,因高原反应而满脸通红、动作迟缓的是那位退休的大姐,我都能在海拔3728米的路上跑1公里,并没有任何不适。不过,人家都是出于关心,我的面相暴露了岁月不饶人而已。当年,一路小跑上布达拉宫时,我也才四十多岁。而今韶华不再,可能真的跑不上去了。当然,我并不认输,下次入藏,一定亲自验证一下。同时,跑上3650米,以拉萨的海拔为跑步生涯添上有意义的一个轨迹。我曾说过,我将把此跑与半程马拉松等量齐观。

“她八十岁的时候第一次到海外旅行。她坚持说,要趁年轻享受这种经历。”澳大利亚著名历史学家大卫·沃克在《光明行——家族的历史》中这样回忆祖母。这是这位老人对“趁年华”幽默而正确的理解。的确不可教条,创造与享受固然要趁早,倘使马齿徒增,青春虚度,但老来觉醒,只争朝夕,未为晚也。

以《蝴蝶梦》名世的达芙妮·杜穆里埃,其小说《我不会再次年轻》的结尾非常精彩。“鸟儿似乎在说:‘青春不再来,青春不再来。’”这是人生的规律,谁都不可抗拒。青春伊始即牢牢抓在手中,创造并享受,这是最好的“趁年华”,但“一日难再晨,盛年不重来”(陶渊明《杂诗》),不敢稍有懈怠,视中年如第二春,将老年过成青春重现,以青春之心境、青春之热情、青春之作为,投入生活,晚霞如虹,岂不快哉!

(作于202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