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系列----未出世的战列舰之王,蒙大拿战列舰

2025-08-01 08:32 来源:网络 点击:

战列舰系列----未出世的战列舰之王,蒙大拿战列舰

二战后期乃至于冷战初期,美国海军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为先进的一级战列舰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就连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都在其三号舰“密苏里”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实上,衣阿华实际上无力抗衡日本海军最为先进的“大和”级战列舰,这也就催生了美国下一代战列舰——“蒙大拿”的诞生。

蒙大拿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可以说是前一代衣阿华的改良升级版,火力更为强劲、防御更为可靠,从图纸上来看蒙大拿足以和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相抗衡。

蒙大拿级战列舰原本是美国海军为对抗日本的大和级而建造,预定排水量达到70000吨,装备406mm50倍口径主炮三连装4座(前2后2配置),406mm50倍口径主炮是美国海军为了对抗日本大和级460mm45倍口径主炮所设计的,拥有39公里的射程(而大和的460mm倍口径45主炮射程41公里),在缩小射程的差距下,蒙大拿级可以以较为坚固的舰身及较快的发射速度取得炮战的优势,加上沿用新型的雷达火控系统,蒙大拿级有击败大和级的本钱。

蒙大拿级的规划从1938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因为美国已经注意到日本开始搞大和级战列舰,所以提出了满载58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计划。但随着日本海军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58000吨已经不能让美国人满意,甚至有谣传日本军舰上会安装18英寸舰炮(事后证明不是谣传,大和号上安装有18.1英寸的九四式舰炮,口径达460毫米,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舰炮),战列舰设计委员会经过重新评估后,接受了将蒙大拿级战列舰设计放宽到6万吨级的标准。

最后实际上的蒙大拿级标准排水量被设计为65000吨,该级将会取代当时服役的衣阿华级成为美国海军最大的军舰,只有战后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才拥有与它相当的吨位。蒙大拿级计划装备4座3联装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比衣阿华级还要多一座。对防护鱼雷与火炮的防护也大幅度增强。这级战舰的侧舷装甲也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当时其他级别的战列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蒙大拿级的设计最大航速降低到了与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来纳级同样的28节,而衣阿华级为33节。由于速度的降低,蒙大拿级似乎也注定了和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来纳级一样的命运——被取消建造或者成为浮动博物馆。

蒙大拿的建造预算案在1941年得到通过,该级五艘战列舰编号为BB-67到BB-71。如果美国海军将蒙大拿的五艘舰和衣阿华的六艘舰全部建造完毕,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将会拥有17艘装备16英寸口径火炮的超无畏舰,世界其他海军国家的装备16英寸口径主炮战舰总和都不会超过美国海军的规模。

蒙大拿级的设计重点是强大的火力。出于射速、火力密度、后勤等方面的考虑,该舰采用四座50倍口径406毫米三联装炮塔。很多读者会有这样的疑问:大和级装有460毫米主炮,蒙大拿级的火力处于劣势。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美国的火炮制造技术比较先进,虽然蒙大拿级主炮口径比大和级小了2英寸(约51毫米),但是两者的穿甲威力差距并不大。美国406毫米主炮穿甲弹重1225千克,可在27432米距离上击穿381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在18288米时穿甲威力为521米。但是蒙大拿级在火力密集上占有优势——每分钟主炮发射穿甲弹重量约达29.4吨,而大和级仅为19.71吨。况且“蒙大拿”有四座主炮塔,而大和级只有三座,在射击的灵活性上蒙大拿级也占上风。

蒙大拿级的副炮采用新研制的54倍口径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舰炮。该炮的炮弹重量、初速、射程、射高双依阿华级的38倍口径127毫米双联装炮都大提高。但是由于蒙大拿级建造工作终止,这种双联装舰炮也停止研制,改为研制54倍口径127毫米单装舰炮,并于1945年秋开始装备三艘中途岛航空母舰。

蒙大拿级的防护能力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强的。此前的南达科他级和依阿华级能够抵御45倍口径406毫米主炮发射的重量为1.016吨的穿甲弹。因而舷侧装甲带在水浅处的厚度为409毫米,比依阿华级厚100毫米,倾斜角为19°。水线下的舷侧装甲带厚度为上端183毫米,下端25毫米。在水平防御方面,该级舰的第一甲板和第二甲板装甲厚度大幅增加,使甲板总厚度达到263毫米,而大和级仅为200毫米。为了进一步提高动力舱室的防护性,蒙大拿级的八座锅炉与涡轮机都采用了独立的隔壁舱室,抗浸水能力大幅提高。同时,为了减轻动力装置的重量,蒙大拿级的主机功率为172000马力,比依阿华减少了40000马力,航速也降为28节。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蒙大拿级的建造计划于1943年被美国海军放弃。

总的看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能力,在战列舰建造竞赛中抢得了上风。在二战中,美国共有三级战列舰(北卡罗莱纳级、南达科他级和依阿华级)总计10艘建成服役。同期的英国海军只建成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五艘(“前卫”号战舰于1946年服役),日本则只建成大和级战列舰两艘,该级第三艘“信浓”号被改建这航空母舰,第四艘编号为“111”号未能建成。从整体上看,美国末代战列舰的研制采用了“小步快跑”式的渐进发展的模式。依阿华级战列舰是其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由于蒙大拿级建造计划终止,依阿华级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强的战列舰。

然而超大的设计却带来了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巨大的舰身对巴拿马运河来说,实在是太宽了,这使得蒙大拿级要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或从太平洋转移到大西洋,必须绕南美的合恩角,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加上海战的主力已变成了航空母舰,美军需要建造更多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为了节省资源和人力,因此蒙大拿级的建造在1943年画上了句号,全部停止建造。

虽然理想很现实,但美国海军却并没有将蒙大拿付诸现实,由于美国海军的战术核心更为依靠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所以战列舰并不受重视。蒙大拿级首舰“蒙大拿”号在铺设龙骨之前,所有的建造计划就已经被取消。由于蒙大拿计划的“流产”,其前一级衣阿华级成为了美国海军实际意义上最后一代建成的战列舰。

有趣的是,蒙大拿州尽管在历史上有两艘同名的战列舰,但两舰均在建成前被取消,除了蒙大拿级首舰外,另一艘曾计划用蒙大拿命名的是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一艘。蒙大拿州有幸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个没有同名战列舰的州,被美国海军戏称为“没有玩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