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高欢与宇文泰是一生的宿敌?两个人一生中有多少次交手?

2025-08-08 10:51 来源:网络 点击:

为什么说高欢与宇文泰是一生的宿敌?两个人一生中有多少次交手?

高欢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名,因为高家建立的北齐政权实在太过奇葩,吸引了当世人的注意,所以留下的资料比较多。

与之相比,宇文泰显得很低调。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他的名字,其实他是南北朝混乱时期和高欢齐名的一个霸主,可谓一时瑜亮,绝代双骄。

他们本来都是北魏的将领,后来北魏皇室势弱(拓跋家族,汉姓为元),在他们的操纵下分裂为了东魏和西魏。

东魏的皇帝是魏孝静帝元善见,实际上掌握政权的是高欢,定都邺(今河北邯郸南)、陪都洛阳;西魏的皇帝是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即魏文昭帝,掌握政权的则是宇文泰,定都长安(今西安)。

高欢和宇文泰有一个相同点,他们活着的时候都只是权臣而没有称帝,死后才得到追封。

公元550年,高欢次子高洋迫使元善见禅位,东魏结束,北齐建立;557年,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逼迫元宝炬的儿子元廓禅位于宇文泰之子宇文觉,西魏结束,北周建立,几个月后宇文觉就被宇文护害死了。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统治区域主要在北方。

高欢和宇文泰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立的立场,真的能称为"一生宿敌",两人交手多次,小战不断,大战主要有五次:

【东、西魏的第一次大战:小关之战】

前面说过了,高欢和宇文泰本来是同事,他们之间的战争发生在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

高欢势力强大,有统一东、西魏的志向;宇文泰初期被动防守。

公元535年,高欢派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率大都督窦泰、秦州刺史韩轨等进攻潼关。

不料宇文泰在灞上(今陕西西安东)屯兵,挡在路上严阵以待。司马子如等人估摸着打不过,只好回军,又从河东出兵,夜袭华州(今陕西大荔),结果又被华州刺史王罴给打回去了。

537年正月,高欢又来了。兵分三路:司徒高敖曹领兵攻上洛(今商州);大都督窦泰攻潼关;自己则大张旗鼓的在蒲坂(今山西永济)屯兵,黄河上架设三座浮桥,意图渡河攻打西魏。

此时宇文泰在广阳(今陕西临潼北)屯兵,他分析之后认为高欢渡河只是在迷惑西魏军,真正的杀招则是窦泰所领进攻潼关的西路军,于是表面上准备从临潼退兵去抵御高欢的大军,实际上带着精锐部队飞速跑去潼关打窦泰。

此时高欢还没渡过黄河呢,闻知此事差点气死,但救援不及,只好撤军,同时下令高敖曹也退。

总结:此战宇文泰用兵灵活,集中兵力主攻一路,以几千人击溃了几万人,西魏大胜。

【东、西魏的第二次大战:沙苑之战】

回去休整之后,不服输的高欢再次出发。

537年10月,高欢令高敖曹率兵3万出兵河南,自己亲率20万大军自壶口(今山西吉县西)经蒲津(今陕西大荔东)渡黄河,过洛水,进屯许原(今陕西大荔南)西,兵锋直接长安(今西安)。

宇文泰认为不能让战火烧到自家门口,率轻骑主动迎敌。到了沙苑地区(今陕西大荔南),与东魏军仅距60里。经过考虑,宇文泰决定在沙苑以东10里的渭曲设伏,那里芦苇深深,土地泥泞。

第二天,东魏军果然进入了伏击区,欺负西魏军人少,也不讲究什么阵型,嗷嗷叫着就冲过去了,他们远道而来本就疲惫,而西魏军早就在此等待,精神饱满,加上埋伏设得好,以铁骑横击东魏主力,将东魏大军截为两段各自袭杀,斩首6千,临阵降者2万人!

残军退至黄河沿岸,西魏军穷追不舍,又杀了许多。高欢逃得飞快,连夜骑着骆驼跑到黄河西岸,总算是保住了一条小命。

总结:此战宇文泰投入兵力不足1万,高欢20万;利用地形之便,西魏军杀敌1万,俘虏7万,后来释放了5万。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如果是大一统的朝代,肯定会被史学家大书特书。

【东、西魏的第三次大战:河桥混战】

538年,高欢派大将侯景重新夺回洛阳金墉城(此前被宇文泰所占),宇文泰闻讯后率军驰援,临阵斩杀了高欢的大将莫多娄贷文,侯景早知宇文泰威名,听到他来赶紧跑了,跑到河桥依仗地利与西魏军大战。

混战之中宇文泰战马中箭,把他甩下来了,差点丢了性命,幸得李穆所救,后来还是打败了侯景大军。

高欢派高敖曹前去支援,也没打过,高敖曹逃往河阳南城。守城的将领是高欢的堂侄高永乐,和高敖曹素有过节,竟然不开门让他进来!高敖曹遂被西魏军斩首。

宇文泰大喜,奖励斩去高敖曹头颅的士兵绢万段,但西魏太穷了,不是一次性付清,一年给一点,直到西魏、北周都灭亡了还没给完。

不过西魏军虽有局部的胜利,人太少,最终还是败了。

高欢就算胜利了也不怎么高兴,高敖曹之死对他的打击挺大的。

总结:此战东魏夺回了洛阳,西魏虽然损兵折将,但并未伤及要害,后来又反攻了回去。

【东、西魏的第四次大战:邙山之战】

543年,邙山大战拉开序幕。

史上公认这是由于高敖曹的哥哥高仲密投降西魏引起的。高仲密降西魏表面上的原因是不满高欢任他为北豫州刺史(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实际上是因为高欢的儿子高澄想要非礼高仲密的妻子。

我在前线为你家拼死拼活,我兄弟还战死了,你竟然想强占我老婆?是个男人都不能忍!高仲密很火大,一到任上就投降了西魏,致使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就在汜水镇)落入西魏之手。

高仲密投降,宇文泰很开心,亲率大军过来接应,顺便打一打高欢,以前都是东魏先打西魏,这次总算轮到西魏先打东魏。

大军到了洛阳,包围了河桥南城,趁夜登邙山突袭高欢。双方展开大战,西魏军战败,高欢派大将彭乐追击宇文泰。然后在正经的战场上发生了很搞笑的一幕:

宇文泰:"你追我干嘛呀?今天你要是杀了我,那你明天就没用了,肯定会被高欢杀掉!这样吧,我把金银财宝丢下,你拿着回去复命吧!"

彭乐:"大兄弟,你说的好有道理呀!行,就这么干,你快跑吧!"

他真的拿着金银财宝回去复命,高欢气得跳脚,差点把他给杀了!由此事也可以看出高欢是真的不得人心,否则彭乐也不会被蛊惑。

第二天双方再次大战,高欢大败,步兵全被俘虏。但由于西魏赵贵等五个将领的手下军队败退,西魏又败了,宇文泰逃跑。

按理说此时正是彻底追消灭宇文泰的好时候,但东魏军虽然胜利了,打这么久也累了,志气衰竭,不敢再战,只得任他逃了。

这里有件有趣的事情。

宇文泰手下有个名叫王思政的大将,是东汉司徒王允的后代,此时镇守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得知西魏败了东魏打来,不但不逃,还让人大开城门,自己潇潇洒洒的解衣躺在城楼上谈笑风生,竟然把东魏军给吓跑了!

这应该算是另一个版本的空城计吧。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小说家言,这个可是真记在正史上的。

总结:此战西魏元气大伤,宇文泰辛辛苦苦建立的六军损失殆尽;东魏也损失惨重,无力再征。双方两败俱伤,平静了几年。

【东、西魏的第五次大战:玉壁之战】

546年9月,高欢亲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意图拔除西魏在汾水下游的势力。

当时镇守玉壁的是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乃是用兵奇才,宇文泰令他严守城池。东魏攻了50多天,死了7万人,硬是没打下来。

高欢因此忧愤成疾,第二年正月发病而死。这可把宇文泰高兴坏了,宿敌已去,此后东魏再也没人是自己对手了。

最终,高家建立的北齐亡于宇文家建立的北周,而宇文家被杨坚取代,隋朝建立,乱世结束。

【结语】

通过以上五次大战我们会发现,宇文泰就是高欢的克星,开局虽处于弱势,但他审时度势,善用智谋,挡住了高欢的多次进攻,打得东魏由强转弱、西魏由弱转强,堪称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总之,高欢和宇文泰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即能顺应潮流,又能逆流而上。他们是乱世中的风云人物,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