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宗完颜晟: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朝堂上挨过板子的皇帝

2025-09-20 09:52 来源:网络 点击:

金太宗完颜晟: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朝堂上挨过板子的皇帝

(金朝 皇宫)

北方草原,金朝皇宫。

此时已过夜半,月正圆,雾正浓。

风吹草低,不见牛羊。

几个值夜的士兵们一边搓着手,一边来回走动,借此来驱赶夜晚的寒冷。

皇宫之内,四下无人,寂静无声。

这是一天之中最为安静的时刻。

前两殿建设的富丽堂皇,专供皇家祭祀,往后,是宣政、上朝、皇帝处理国事的地方。

再往后,是皇帝的寝妃,宫里的女眷,以及皇室子弟们的居所。

最后几处的偏殿,有些给宫里伺候的宫女们住,有些给太监休息,另有一间,朱漆的大殿,大门紧锁,屋内也不掌灯,无论日夜,都是一片漆黑。

正在此时,幽深的宫殿外却闪过一道人影。

这人影蹑手蹑脚,走到殿前,又轻轻打开殿门,再轻轻合上。

皇宫之中,戒备森严,寻常之辈很难进入,但这人却似乎驾轻就熟,出入宫闱十分熟练。

那这人是谁呢?

是盗贼?是刺客?

都不是。

说出来诸位可能不信,这位爷不是别人,正是大金王朝的第二任皇帝,金太宗完颜晟。

(金太宗完颜晟 形象)

而皇帝深夜潜入的偏殿,乃是金朝国库。

国库,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的仓库。

仓库之内,一来存放当年税收银钱,二来存放粮食谷物,三来则是皇家奇珍异宝,乃至历代皇帝的私人物品,都在其中。

那这倒是奇怪了,皇帝是天下至尊,那么普天之下,便莫非王土,别说皇宫之中,国库之内,就算是宫闱重地,皇帝只要想去,就没人能拦得住他。

既然如此,皇帝何必大半夜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呢?

这背后自然另有原因。

原是本朝太祖完颜阿骨打开国时,曾经立下过这样一条规矩,国库之中,无论粮食谷物,金银细软,抑或是奇珍异宝,通常都是只许进不许出的。

若非国难当头,紧急情况,别说公卿大臣,世家贵族,就连皇帝本人,也不能取用一丝一毫。

宝物,银钱,也许全天下人都会对这两样东西感兴趣,但唯独皇帝对它们却是置若罔闻,没有一点感觉。

皇帝也许什么都喜欢,但皇帝一定不喜欢钱。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天下的财富的都是帝王的,皇帝吃饭不用付款,买东西也无需掏钱,偶尔出去旅旅游,不仅不用花钱,各州府道台的官员们,还要夹道欢迎,进献礼品。

这样一来,钱对皇帝就成了最没用的东西。

皇帝既然不爱钱,那大半夜闲着没事儿,往国库跑什么呢?

当然是另有所图。

而皇帝所图之物,乃是国库中一坛窖藏的美酒。

(藏酒)

这又有些令人奇怪了。

皇帝,那是什么身份?

皇帝还能缺酒喝?

如果皇帝愿意,他大可以五粮液刷牙洗脸,剑南春洗澡漱口,天下琼浆玉液,还不是尽收皇帝眼底?

但人往往就是这样,得到的不想要,得不到的却望眼欲穿。

皇帝也是人,他也食五谷杂粮,他也有七情六欲,他也有普通人的忧愁和烦恼。

而此时皇帝最大的烦恼就是,当年太祖皇帝完颜阿骨打曾经在国库里放了一坛珍藏数十年的佳酿,他一直想要搞出来畅快痛饮,但奈何先皇早早就定了下规矩,纵然完颜晟已是帝王,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并且,太祖皇帝还对此制定了非常严苛的处罚,谁敢擅自取用国库之物,无论是谁,只要被发现,必须受廷仗之刑。

廷仗之刑的意思就是,脱去官员的朝服,按在朝堂之上,由执棒的礼官在背上或者屁股上结结实实的打上个三五十板子,才算罢休。

皇帝当然不想挨板子,但皇帝魂牵梦萦国库中的美酒佳酿,实在心痒难耐,只好出此下策。

天子褪去华服,换上夜行衣,居然在自己家里搞起了监守自盗的把戏。

那接下来结果如何?

诸位不要着急,一切,要先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从头说起。

这一年,一生征战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驾崩了。

(完颜阿骨打 画像)

这位皇帝病逝于远征归来的途中,时年只有五十六岁。

对普通人而言,五十六岁就离开人世,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但对做皇帝的来说,已经足够漫长了。

毕竟皇帝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危职业。

中国历史五千年,一共诞生了四百多位皇帝,而这些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左右。

皇帝临死之前,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那就是绕过自己的儿子,而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

这在当时无异于是一个破天荒的决定。

原因在于,在皇位的传承制度上,这是很不合理的。

中原汉制,一般讲究嫡长子继承制度,谁先出生,谁横着走。

而草原王朝,多是幼子守灶,意思就是,皇帝通常会把皇位传给自己最小的儿子。

所以谁在娘胎里出来的最晚,谁才是那个幸运儿。

(皇位)

本朝立国伊始,并没有什么成体统或者祖上传下来的继承制度,完颜阿骨打同志又是开国皇帝,所以他想把皇位传给谁,无需参考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只要按着自己的心情来,那就够了。

但皇位这个东西,向来是沉重而自私的。

几代人浴血拼杀,得来的这么一个东西,当然不可能随随便便传给外人。

尧舜禅让是传说,而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皇位禅让,要追溯到久远的战国时期的燕国国君燕哙的身上。

既然不能传给外人,那就要传承给自己的血脉亲族。

而身为父亲的完颜阿骨打,首选当然是自己的儿子们。

阿骨打同志共育六子,分别是完颜宁吉,完颜宗弼,完颜习泥烈、完颜杰宗、完颜宗干、完颜宗望。

这些具体的名字,读者朋友们并不用牢记,因为对阿骨打同志来说,这些儿子他一个也看不上。

而看不上的原因,并非这些儿子品行不端,抑或是能力不够,而只是因为这些儿子都太小了。

有的刚会爬,有的才学会自己换尿布,有的走路还站不稳,有的刚会算加减乘除。

虽然他们都是自己的嫡亲血脉,是大金王朝根正苗红的皇家子弟,但如果让他们继承自己的帝位,却实在是大大的不妥。

原因只有一个,年幼的继承人如果登基为帝,是没有办法亲政的。

倘若主少国疑,就很有可能把这个刚刚建立的政权陷入到一种极度的危险的境地之中。

皇帝年幼,要么外戚帝后势力临朝听政,要么权臣控制朝政,当皇帝的家,做皇帝的主,直接把皇帝就给架空了。

(大金王朝)

小皇帝若为天子,其实和当个王朝的吉祥物是差不多的。

天子一来不明事理,二来没有权威,到时候政权不稳,各地叛乱,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当然,并非小朋友就不能当皇帝,中国历代王朝,别说年少即位,零岁登基的皇帝也不在少数。

只要政治清明,留下的辅政大臣靠谱,其实问题倒不是很大。

如果运气足够好,再摊上像宋朝刘娥,清朝孝庄这样的皇后,基本上就算妥了。

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儿孙自有儿孙的人生。

完颜阿骨打再是开国皇帝,他也没有办法预料到自己全部的身后之事。

但阿骨打同志很显然对帝国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看着自己的这些儿子,要么嗷嗷待哺,要么青春年少,他实在是不放心把帝国的命运交到他们的手里。

思来想去,皇帝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自己驾崩之后,把皇帝的大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完颜晟,(金太宗)

事实证明,太祖皇帝做了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从自己的哥哥手里接过帝位的完颜晟,文韬武略加文治武功,对内,发展国力民生,金朝经济提升,社会繁荣,科学进步,文化事业遍地开花。

对外,剑指中原,扛长枪骑大马,直接把北宋就给灭亡了。

(北宋灭亡)

人们素来只知道“靖康之耻”中昏庸无道的宋钦宗、宋徽宗两位皇帝,却不知道这场历史事件真正的主角,正是覆灭了北宋王朝的金太宗完颜晟。

我想,对这位皇帝来说,并不需要太多的笔墨来评价他,他的一生是简单而纯粹的。

他没有辜负先帝对他的期望,更没有愧对自己的帝王之位。

如果说在皇帝的一生之中一定要有一些愧疚的话,那么就是他当年从国库里偷出来的那坛酒了。

月黑风高夜,皇帝偷偷潜入国库,饮酒致醉,抱着酒坛子一觉睡到了天亮。

次日早朝,不见人影,文武百官只好四处去寻,寻来寻去,在国库里把皇帝抓了个正着。

历史浩瀚,很多过去的事情,我们只能在一本本的故纸上寻找痕迹,但作为作者,我可以想象的到,当时的场面一定极度尴尬。

那结果怎么样呢?

结果,皇帝也不能幸免。

(廷仗之刑)

在“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治国思想下,皇帝被众人架到朝堂之上,结结实实挨了五十大板。

由此,我们的太宗完颜晟同志喜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成就,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朝堂之上挨过板子的皇帝。

以这种方式名留青史,或许就连皇帝本人,也没有想到过吧?

但这,这正是历史的有趣之处。

它不因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而令人生厌。

也并不因刀光剑影的血腥战场而令人恐惧。

在那些厚厚的历史文献中,藏着的不仅仅是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变化,更是永远追求趣味和童真的好奇心。

这,就是我热爱历史的原因。

那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