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安排好了一切,在她死后两个月,为什么吕氏外戚就灭亡了?

2025-09-20 09:43 来源:网络 点击:

吕雉安排好了一切,在她死后两个月,为什么吕氏外戚就灭亡了?

高后八年七月份,吕雉病重,她感知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这一生起起伏伏,走过最低处,也走到过最高处,她从一介平民到临朝称制,可以说,也没什么遗憾了,但她心中始终放不下吕氏一族。

刘邦曾经改立太子失败,他担心自己死后吕雉对刘如意不利,先是安排周昌这个功臣和直臣去保护刘如意,后来听说樊哙想对刘如意不利时,还让陈平去杀了樊哙。但他死后没多久,吕雉就毒杀了刘如意。刘邦为保护刘如意所做的安排并没有作用。

十多年后的吕雉,也面对着类似的问题。刘邦是因为自己的私心所以想要改立太子,而吕雉也是因为自己的私心,杀害皇子,分封吕家人为王。

他曾经对吕产和吕禄说: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雉很清醒的知道,自己做过的事情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也对自己这些亲戚能力能清楚,所以,为了避免吕氏被诛杀,她做了两方面的安排。

第一,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为相国,统领南军。这是把政权和军权都交到了吕家人手中。吕雉让他们一定要握住兵权,保卫皇宫。甚至为了不让他们被人制服,让他们不要为她送葬。

第二,赏赐诸侯,大赦天下。吕雉去世前,留下诏书,赐给每个诸侯王黄金千斤。将、相、列侯、郎、吏等都按位次赐给黄金,并且大赦天下,以此来笼络人心。

当时刘邦的安排没有阻止吕雉杀了刘如意,那么现在,她的安排能阻止吕氏被诛杀吗?显然不能。

本篇文章将详细讲解吕雉去世不到两个月,为什么吕氏一族就被全部诛杀?

从吕雉去世,到诛吕被灭,就一个多月,但是涉及的人员众多。其中刘氏皇族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朱虚侯刘章和齐王刘襄,尤其是刘章,可以说是此次诛灭吕氏的核心人物。

朝臣集团最重要的人物是,周勃、灌婴和陈平

吕氏集团核心人物是,吕产和吕禄。

这次诛灭吕氏分为三步。

一、齐国出兵

二、夺取兵权

三、诛杀吕氏

一、齐国出兵

吕雉为了让刘吕两家成为一家,把吕氏女子许配给刘氏皇子皇孙,其中她把吕禄的女儿许配给了刘章,又封刘章为朱虚侯,让他在宫中任职。

在吕雉去世后,吕氏打算推翻刘氏政权,自立为帝,但因顾虑功臣集团这帮人,就没有轻易动手,而刘章通过妻子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边和朝中大臣保持联络,一边写信给他大哥刘襄,也就是此时的齐王,让他发兵西进,打进长安,到时候就拥立他为皇帝。

齐王刘襄收到信之后,就和他的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和中尉魏勃暗中谋划出兵,这个事情被齐国丞相召平知道了,诸侯王的丞相并不是他们任命的,是朝廷这边任命的,主要就是起到监督作用,防止他们叛乱,召平知道消息后就发兵围住王宫。

此时魏勃对召平说,齐王没有虎符,没有办法发兵,我来替您围住王宫吧。

召平相信了他的话,就让魏勃领兵,魏勃领兵后转头就包围了相府,召平自杀身亡。

齐王一边下令让国内的士兵全部西进去攻打长安,一边又让祝午诈骗琅琊王刘泽,说吕氏族人叛乱,齐王想发兵平定叛乱,但是齐王年纪小,不熟悉打仗之事,而您在高皇帝时就是将军,熟悉战事,齐王愿意把国内士兵让您统领,但齐王现在不敢离开齐国,就请您到临淄去商议平定叛乱之事。

琅琊王相信了,就跟着祝午到了齐国,结果刚到了齐国,不仅人被扣留了,军队也被带走了。

刘泽被骗之后,不能返回封国,就诈骗齐王说,你父亲是高皇帝的长子,你是高皇帝的嫡长孙,叛乱平定之后,你应该继承皇位,但是现在朝中大臣还在犹豫不定,而我在刘氏中是最年长的,大臣们都会听我的建议,现在,你把我扣留在这里,我也不能做什么,不如让我进入关中,去劝说朝臣让大王继承皇位。

齐王刘襄认为很对,就派人送刘泽入关。

刘襄这个错误的决定让他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

刘泽走后,刘襄一边派兵进攻吕国的济南,一边给诸侯王写信,关键内容有两点。

第一,高后去世,皇帝年少,还不能治理天下,要倚仗大臣和诸侯,现在吕氏专权,手握重兵,想要对诸侯和忠臣不利,还假传圣旨来号令天下,刘氏政权危急。

第二,我要率领军队入关,诛杀吕氏这些不应该为王的人。

其他诸侯王收到信后,保持观望的态度,静候事情的发展。

而吕氏这边听闻齐王发兵西进,决定派遣灌婴带兵东出阻拦齐兵,灌婴领兵到了荥阳后,认为吕氏领兵聚集关中,想要危害刘氏政权而自立为帝,如果自己现在打败了齐国,这就是增强了吕氏的力量,灌婴忠于刘氏政权,而非吕氏,所以他就让军队驻扎在荥阳,并派遣使者告诉齐王和诸侯,愿意和他们联合起来,等吕氏在关中叛乱,就一起去诛杀吕氏。

齐王这边收到信,夺回他曾经失去的济南郡后,就驻扎在齐国西边,等待关中情况。

刘襄发兵,让吕氏不得不派遣大将阻拦,而他们吕氏人中,能率军抵抗齐军的都去世了,他们不得不把兵权让出一部分,选来选去,最后选择了灌婴,而他们之所以这么选择,主要是灌婴在高后执政期间,并不怎么理会朝中事务,这让吕氏认为灌婴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他们没想到灌婴始终忠于刘氏政权,灌婴和齐楚军队的联合,牵制了吕氏。

二,夺取兵权

吕产和吕禄等人想要等灌婴和齐军打起来后就发动叛乱,此时朝中大臣和皇子皆是人人自危。

周勃虽然身为太尉却因为没有虎符,而不能进入军营掌管兵权,丞相陈平也没办法处理政事,两人听闻曲周侯郦商的儿子郦寄和吕禄关系很好,就挟持郦商,让他儿子去劝说吕禄交出兵权,并回到封地。

郦寄就对吕禄说,高帝和吕后共同平定天下,他们分封的诸侯王都是和大臣们商议好了的,现在太后去世,皇帝年轻,而您身为赵王,不回赵国,反而执掌兵权,留在长安,这会让大臣们怀疑您别有用心。您不如把将印归还朝廷,兵权交给太尉,让吕产也归还相国印,你们返回封国,这样齐国必然退兵,大臣心里也踏实,这样您就可以在赵国安稳的做赵王了。

吕禄听信了他的建议,准备把将军印交出去,把军队归还给太尉,但是又没能下定决心。就派人把这个事情告诉吕产和吕家的长辈,问他们意见,这些人有的认为可行,有的认为不行,意见都不统一。吕禄在打猎回家时经过他姑姑吕媭的府邸,就把这个事情告诉吕媭,想问问她的意见。

吕媭大发雷霆,说道,你作为将军却放弃了军队和将军印,那么我们吕家之后就没有容身之地了,接着,就把身边所有的珠宝全部撒在地上,说道,这些迟早也要归别人了,我还留着做什么。

吕媭对局势看得明白,但是吕禄并没有听她的。

而另外一边呢,郎中令贾寿从齐国出使回来,把灌婴联合齐楚军队想要诛灭吕氏的事情告诉吕产,催促吕产赶紧进宫。

御史大夫平阳侯曹窋听到了这个消息,立马跑去告诉陈平和周勃,周勃想要进入北军,但北军守卫力量较强,所以没能进去。

周勃此时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让主管符节的纪通,拿着符节,假传皇帝诏令,让他进入北军军营。

第二,继续派郦寄和典客刘揭去劝说吕禄,让他交出兵权,回到封国,不然就要大祸临头。吕禄认为郦寄不会欺骗他,就把将军印交给典客,把兵权交给太尉。

周勃拿到将军印后,立马进入北军,大喊,拥护吕氏的袒露右臂,拥护刘氏的袒露左臂。军中将士都齐刷刷袒露左臂,表示拥护刘氏,周勃就统领了北军。

吕氏外戚和朝臣双方的力量开始慢慢倾斜。

三,诛杀吕氏

此时南军还在吕产手中,周勃等人就没敢直接对吕氏发动攻击。

平阳侯曹窋把吕产的消息告诉陈平后,陈平就找来刘章,让他协助周勃。

周勃派刘章守住军门,命令曹窋通知未央宫卫尉,不准让吕产进宫。

吕产此时还不知道吕禄已经把兵权交出去了,没有带多少兵就进入未央宫,但他却被拦在殿门外,没办法进去。

曹窋把这事告诉周勃,周勃也担心北军不能战胜吕产的南军,就没有直接说要杀掉吕产,打算让刘章以保护皇帝的名义进宫。

刘章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就让周勃给他士兵,周勃给了他一千多人。刘章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带着一千多士兵就杀进宫中,吕产没有带多少士兵,无力抵抗,匆忙逃走,此时狂风大作,跟着吕产入宫的官员被吹得一片混乱,无人敢抵抗。

刘章率兵追击吕产,一直追到郎中令官府的厕所中把他杀掉了。

皇帝听闻刘章杀掉了吕产,就派谒者前来慰劳,刘章凭借谒者手中符节,进入长乐宫,斩杀了卫尉吕更始,然后又跑到北军,把吕产身死的消息告诉周勃。

周勃说,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吕产,他不仅担任相国之职,还掌握南军,如今你将他斩杀,则刘氏天下就安定了。

随即又派人抓了吕氏全族,不论男女,全部斩杀,还将吕禄抓获斩首,又派人杀了燕王吕通,并废掉了鲁王张偃。

改封济川王刘太为梁王,立赵幽王刘友的儿子刘遂为赵王。

然后派刘章把诛杀诸吕的事情通知齐王,让他收兵。

灌婴也从荥阳收兵回长安。

从吕雉身死,到吕氏被灭,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