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5日,随着一声枪响,大毒枭刘招华的人生落下了帷幕

2025-09-20 19:56 来源:网络 点击:

2009年9月15日,随着一声枪响,大毒枭刘招华的人生落下了帷幕

被抓捕后的刘招华仍然保持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面对法官的质问,一直坚称自己不是制造毒品,而是一般的减肥药,还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是在为国家做奉献,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声称自己不是罪臣而是国家功臣。

2009年9月15日,随着一声枪响,大毒枭刘招华的人生落下了帷幕,那么“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犯罪之路?又是如何生产出惊人的十吨之多冰毒?”

刘招华出生于1965年3月5日 祖籍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从小家里贫穷,母亲常年卧病不起,家里还有4个兄弟姐妹,全靠父亲一人打工支撑起整个家,家中房子一遇雨天就成了小鱼塘,在刘招华刚满12岁那年,父亲意外去世。

刘招华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尽管家里的生活条件是那么艰难,但是刘招华不怕苦不怕累,从小就聪明绝顶,尤其对化学特别感兴趣,小的时候,同龄孩子每天有空就玩游戏,可刘招华每天一有空就喜欢研究化学,做各种实验,中学时还参加了化学竞赛荣获二等奖,为此这也是他日后制毒做了铺垫

中学毕业时,刘招华以优越成绩考上本县最好的高中,可刘招华当时觉得家里边又穷,还有4个兄弟姐妹要养,而且还有常年卧床不起的母亲,对于那个年代贫穷家来说读书的这笔费用犹如天文数字,想着参军一边可以解决目前费用问题,还可以报效国家为国为家争光,索性他决定参军入伍。

刘招华

1983年刘招华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从小就勤奋、不怕苦不怕累的刘招华,进入部队后每天勤奋上进,仅仅用了6年时间,从一个普通士兵晋升到正排职干事。

1988年,刘招华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某派出所任司务长一职,在职期间,受不了金钱的诱惑,贪污了145.15元公款,被记过处分。

1989年,刘招华最终选择退役转业到安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成为一名法警,在职期间,刘招华的表现不错,而且身手不凡,屡立战功,仅仅一年的时间,被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从小就像出人头地的刘招华,面对一个月五十多块钱的工资,刘招华心里开始慢慢厌倦这份工作,终于在1994年,刘招华辞去这份安稳工作,这一次不光是辞去工作,也是辞掉了他当初参军时的一个梦想。

1955年,刘招华在福安市成立了一家公司“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明面上公司是以生产“洋葱素”“洋葱晶体”为由,实则是研发、制造毒品“安非他命”,利用自己当年在部队是接触过的制毒技术,公司刚成立挂牌,刘招华就购买了大量的原材料与制毒工具,而且还秘密建立实验室,开启他的制毒王国。

刘招华从小就对化学感兴趣,再加上在部队、法警这么多年接触过的相关制毒知识和日常看了一些关于化学类书籍。

在过去,制造冰毒通常采用传统的盐酸麻黄素合成方法,由于麻黄素受到国家严格控制,因此寻找制作冰毒的原料变得非常困难。使用麻黄素时还需要添加强醋酸,而强醋酸的气味非常刺鼻,容易引起警方的怀疑。要想制造冰毒,就必须开发一种新的毒品制造技术,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制作,但这种方法是不可能的。但刘招华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刘招华

但是呢在“结晶”这关节上,可难倒了刘招华,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找到了西安交大一名退休教师,声称自己要研究减肥药,想要将苯丙酮合成甲基苯丙胺,最终骗取了结晶工艺,突破了这关的刘招华,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研究出了新型的制毒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隐蔽一时躲过警察的察觉,而且成本低。

转战三地疯狂制毒

刘招华成功研制出毒品后,迅速展开销售计划。他将首批制造的30斤毒品托付给了他的小舅子吴晓东保管。吴晓东是福建省省立医院一流的技术维护师,他胆大包天,竟然将这30斤毒品带到了医院,并将其藏匿在资料室的货架顶部,而在他们这群团伙中的另一名罪犯陈文印,也在暗地里寻找买家。

不久后,中间人温某迅速向陈文印索取样品,陈文印前往吴晓东处取得一小包样品,双方迅速达成交易,商定了价格和货物数量。

警方早已接到举报并在交易地点设下陷阱,就在陈文印和买家张明辉准备进行交易时,警方突然出现并成功抓获了他们,而他们交易的“货物”被送去查验后,结果显示含有高达45%的安非他命成分。

在审讯途中,陈文印和张明辉始终不肯透露背后的制毒人,直到一审时两人被判处死刑,他们才将“刘招华”供出来,这也是“刘招华”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警方的视野中。

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立即对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进行搜查,警方到达时已经人去楼空,但因为刘招华走的匆忙,有许多制毒设备及工具未来的及转移。

刘招华跑到广东,在广东认识同行陈炳锡,此人在广州毒品市场颇有名气,而且有一定的关系网,可陈炳锡只知道贩卖毒品、不懂技术,而刘招华目前只懂制毒没有销路,所以两人一拍即合,一个负责制造毒品,一个负责贩卖毒品。

陈炳锡

很快他们在普宁市开了一家手提包加工厂来掩盖毒品制造,在这里前前后后大约生产300多公斤毒品,后来因为在制毒期间一名小弟不小心打翻甲基苯丙胺液体,未及时清理干净,把附近的一个鱼塘的鱼全部毒死,导致鱼塘主人举报该工厂产出的废水有毒害性物质,这才引起了公安的关注,听到消息的刘招华和陈炳锡两人,怕公安继续追查下去,两人一边暂停所有的制毒作业,一边秘密计划如何转移阵地。

刚好这个时候,遇上国家西部大开发,刘招华打算利用该政策转移到宁夏,为了能顺利转移躲过公安追查,刘招华改名为“刘木青”,以投资商名义在宁夏承包当地一间农药厂作为新的制毒基地,并陆续把普宁市制毒设备、机器全部转移到宁夏,并从上海、北京等地购买大批量原材料,这样一来刘招华在宁夏负责制毒,陈炳锡继续留在广东负责销售,在此期间刘招华还对制毒工艺进行改良,扩大规模制造毒品,制造出来的毒品,他们以飞机、汽车进行分批运输到广州交给交给陈炳锡。

刘招华(左一)

1999年年底,广东省公安机关对在广州市广汕公路独立1号仓库例行检查,由于事发突然,毒品未及时转移,公安在仓库中查出大量毒品,总计554箱净重达到11吨之多,铺满地有一个篮球场这么大,这是多么惊人的数量,相当于当年全世界查获冰毒数量的总和,价值15亿美元,据统计刘招华在1998年到1999年,仅仅用一年时间就产出了31吨冰毒。经过本次检查发现突破,警方立即展开调查,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银川农药厂,在厂房中大量大量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的白色固体。

九年逃亡终成阶下囚

早在1996年,陈文毅和张明辉被抓时,供出刘招华那时候,警方就开始施行抓捕行动,只是刘招华早年当过兵跟法警,有着比常人的反侦查能力,所以一直躲过警方的追捕,而且在这9年中,刘招华一直在更换不同身份,多次在警方眼皮底下溜走。

第一次:1996年警方到达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时,发现大门紧锁,人去楼空,可通往工厂的只有一条路,难道刘招华长了翅膀飞了不成?

刘招华在开办这个厂房时,早就做好后路准备,早早的就在工厂附近挖了地道,而地道直通河边,河边上还有一艘快艇,从工厂到河边,也只需要几分钟时间,自然通往工厂的唯一一条道路被警方封锁,也抓不住刘招华。

第二次:1999年警方得到线索,刘招华与同伙们住在酒店,警方到达现场时,抓捕了犯罪同伙,可刘招华并不座电梯,而是走消防通道,看到房间、通道有陌生人出现,刘招华扭头就走,谁会想到刘招华就近买了一辆自行车慢慢悠悠的骑了3个多小时,在警方眼皮底下蒙混过关。

第三次:2000年刘招华利用人口普查化名为“刘学青”而且顺利入户,摇身一变成了当时桂林赫赫有名的投资商,直到2004年多人指证刘森青像通缉犯刘招华,得知消息的刘招华连夜骑车逃跑,逃跑时还购买了大量食品,在阳朔弃车躲到了一个山洞中,在山洞里整整待了16天,警察又再一次扑空。

第四次:2005年3月5日这一天是刘招华的生日,刘招华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他决定返回福建过完生日后前往菲律宾,而此时公安部门施行的“啄木鸟”行动也开始实行,所谓天网恢恢,刘招华这次并没有那么好运气,最终被抓捕落网。

被抓捕后的刘招华任然保持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面对法官的质问,一直坚称自己不是制造毒品,而是一般的减肥药,还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是在为国家做奉献,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自己不是罪臣而是国家功臣。

终于在2009年7月24日,经最高法院复核认定,刘朝华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甲基苯丙胺数量巨大,其行为构成运输、贩卖、制造毒品罪。且其罪行十分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依法核准执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