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一个人

2025-11-05 17:11 来源:网络 点击:

如何了解一个人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了解一个人),要观察他行为的动机,要了解他过往的经历,要考察他所安的心境,这样他还能隐藏什么呢?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人沟通交往协作。所以,了解他人从来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然而,人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又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了解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的多面性实质是来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人要生存,在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情情况下,人性会自我进化会给自己戴上面具,因为这有利于生存。

孔子在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三步观人法,层层递进,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人理解人性。

第一,要观察人的行为动机和目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初心,不论结果怎样,这个初心是很重要的。是为善还是做恶?找准出发点才能理解他的行为,以及将来他可能会做什么行为。

第二,要了解人的过往和经历。履历为什么重要?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通过履历和背景调查,我们能知根知底快速了解一个人,但不能认为百分百可以掌握一个人。就像以史为鉴,我们只是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未来并不是历史的重复,但未来有历史的影子。人也是一样,人从经历中成长起来,过往是他未来的基石。

第三,一个人能安于什么?安于平淡?学问?金钱?还是权力?不论一个人怎么伪装,他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总是可以从他的言语行为中窥见一斑。三观所安心的地方是矫饰不了的。这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所安心的心境在哪里?

为什么孔子在《论语》里只讲了这三步观人之法?没有多讲或者反复讲。我认为:孔子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真诚的人,也是一个率真求真的人。他行事是坦荡磊落的,是堂堂正正的。所以,他不认为观人不需要太多的切入面和方法,有这三步足矣。因此,他感慨人不能藏匿自己,也不必隐藏自己,否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然而,世间自欺欺人多矣。我们不必随波逐流,做人真实真诚就好,不自欺,也不欺骗人,养一双慧眼也不被人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