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奇要是生在中国就好了!”他到底做了什么,让美国深恶痛绝

2025-10-16 12:57 来源:网络 点击:

“阿桑奇要是生在中国就好了!”他到底做了什么,让美国深恶痛绝

朱利安·保罗·阿桑奇是一位传奇黑客,被称为“黑客罗宾汉”,执着于曝光“真相”的“记者”,他一手创办了“维基解密”,却“自我囚禁”于英国的厄瓜多尔大使馆中一间只有19平米的房间内4年,就在世人以为这位天才黑客的辉煌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时,他又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曝光的大量邮件指向希拉里,直接导致她下台,这也让阿桑奇在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重新被推到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少人把他称作“新英雄”,也有不少人把他当作“危险分子”,不过,就他自己而言,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记者”,而创办“维基解密”的初衷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揭秘者和记者的安全,黑客出身的阿桑奇,让他有足够的能力接触到在网络时代被符号化的机密,揭秘被他视为是一种权利和责任:

信息的传播可能会揭发犯罪,或使一个制度难堪,但我们视之为一项权利、一种责任。

2025年4月20日,英国法院发布一条引渡令,阿桑奇已经被批准引渡至美国。在经历近10年的逃亡生活后,美国终究还是如愿以偿抓住了他,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他将接受美国有关机构无休止的审判和折磨。

阿桑奇在全球有大量支持者,在他出庭受审期间,曾有大约60万人在网上签名请愿支持他,还有不少人现身法院外对阿桑奇遭受持续扣押表示抗议:

立即停止打击‘维基解密,不要惩罚阿桑奇及其合作者,尊重信息自由、新闻自由。

阿桑奇是谁?

1971年7月3日,阿桑奇出生在澳大利亚,受家庭环境影响,他从小就过着流浪般的生活,在他14岁时,就已经搬家37次,也正因如此,他长期接受家庭教育,靠自学读了大量书籍,涉猎甚广,不过他从没接受过完整的学龄教育,但他在中小学阶段时却上过37个学校,还上过6个大学。

16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正是在这台电脑上,阿桑奇逐渐学会了破解常用程序,甚至还得到了一个“能够闯进最安全网络的高级程序员”的称号,之后,他又与另外两名黑客组成“跨国颠覆”小组,开始了更大胆的网络活动,并受到了澳大利亚当局的注意和调查。

1991年,20岁的阿桑奇被指控31项与黑客相关的犯罪行为,但最终支付了一笔钱后便不了了之了。2006年,35岁的阿桑奇创建“维基解密”,同年12月,对外公布了首份文件,是关于索马里政府的秘密文件,涉及该国的政治斗争,不过,人们对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并不太关注,取而代之的是对“维基解密”这个组织本身的关注。

“维基解密”的创立就像是一枚定时炸弹,随着其接收到的秘密越来越复杂,牵扯的国家也越来越多,之后几年,“维基解密”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支持者,丰富了其信息来源。

“维基解密”共有9名董事会成员,阿桑奇是唯一一个对外公开身份的人,不过,他很少公开露面,作为“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揭秘对他来说,是一件对公众有益的事情,尤其是关于政坛上的黑料和丑闻。

2009年,“维基解密”曝光了秘鲁政府高官和国内富商之间的通信记录,从而让公众认识到了国内石油产业腐败的真相,这一事件持续发酵,一度导致秘鲁内部政治动荡。没过多久,“维基解密”再次爆料,公开了冰岛最大银行的内部文件,揭开了这家银行的债务问题和违法交易问题,受此影响,冰岛爆发了金融危机。

“维基解密”掌握的大部分资料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随着曝光的机密越来越多,阿桑奇也声名大噪,不过,外界对他的评价也很极端,在普通人眼中,他是一个为新闻自由、揭露真相而生的斗士,而在一些政客的眼里,他又是一个如同恐怖分子般的存在。

从阿桑奇前期揭露的一些机密文件中可以看出,所牵涉的国家多是一些非洲、南美、北欧等地区的小国,不过,这一时期,他已经掌握了有关于美国的大量秘密了,但对于是否要曝光它还存在一定的犹豫,毕竟,一旦惹怒美国,美国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不过,也许是因为美国的做法太过分,也许是自身的正义感在作祟,阿桑奇最终还是决定曝光“维基解密”掌握的有关美国的机密。

阿桑奇单枪匹马携一台电脑对抗美国

“维基解密”致力于揭露机密,这让不少国家的政客和企业家们头疼不已,不过,阿桑奇却表示,自己本无意损害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但这并不能打消政府的担忧,毕竟,“维基解密”掌握了太多见不得光的机密了。

尽管“维基解密”的影响力不小,但它自己却深藏不露,隐匿在民间,外界对它的基本情况一问三不知,总部在哪里,雇员有哪些,甚至连办公邮箱都没有,该网站靠的是服务器和在全球的支持者做事,就连上传材料的那些人也都是匿名的,相对而言,这一秘密性质使得“维基解密”很少受到来自政府、法律等方面的压力。

2007年,“维基解密”曝光了美国国防部下发的关塔那摩监狱指导手册,手册中提到,监狱的管理人员有权拒绝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前往探视,另外,在监狱中表现好的犯人会得到特殊的奖励,即手纸,手册内容曝光后,立即引来世界人权组织的抗议。美国随即公开回应,称“维基解密”曝光的手册是很早之前的旧手册,现在新的手册已经进行了修改,看到美国撒谎不眨眼,阿桑奇又立马曝光了所谓的“新手册”,一些新手段、新花样更是戳穿了美国的谎言,直接让它下不来台。

2010年,阿桑奇向外界公布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显示:驻伊拉克美军士兵驾驶着直升机在巴格达上空盘旋,然而,美军指挥官发现此时在地面的某处角落里,几名伊拉克人正在和一位记者模样的人交流,很显然,这群伊拉克人一看就是平民,他们身上不带有任何武器,尽管如此,指挥官还是下达了开枪射击的命令,随后,在密集的枪声下,他们应声倒地,不断哀嚎,几分钟后,几辆面包车开了过来,企图救走受伤的人,但不幸的是,直升机上的美军再次开枪,连同赶来救援的人一起击毙,视频中美军指挥人员的交谈声还能被清楚地听到。这段视频一经曝光,震惊全球,当天,全世界的媒体都在报道这一事件,美国政府想要封杀时早已来不及了。

美国军方立即否认视频的真实性,并称这是有意诬陷,五角大楼还辩解称,是由于当时美军扫荡的地区,平民、记者和武装分子混杂在一起,意外导致了美军的失误。很显然,对于美国政府的辩解,根本没有人相信,指责美国军队肆意射杀平民的声音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形象。美国政府和军方最终恼羞成怒,盯上了曝光这段视频的阿桑奇。

尽管“维基解密”的几次揭秘已经让世界再次认清了美国,但真正让阿桑奇成为美国“眼中钉”的还是他接连曝光了有关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的文件,多达9万份。而且,阿桑奇选择泄露的时间也很巧妙,随着美军深陷阿富汗难以自拔之际,越来越多的美国公众对赢得阿富汗战争的可能性提出了更多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桑奇一下甩出9万份文件,深刻解释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让公众对于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应对这次的危机,美国官方发表声明,表示这些已经泄露的文件已经是过去几个月的低级报告,没有多大的现实价值,也不能否认美国政府为阿富汗局势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部分媒体认为,这一事件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原本已经对阿富汗战争动摇的信心更加岌岌可危。

对于阿桑奇的揭秘,美国方面表示将严肃对待:

“美国认真对待机密信息的处理,把这类材料发送给无权获取机密情报的人是威胁美国安全的。阿桑奇未来的命运和评价,只能交给时间来安排。”

但是,由于阿桑奇是澳大利亚人,如果美国方面想要逮捕他,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作证且要合乎国际法律的规定。

另外,严格意义上讲,阿桑奇只是将别人提供的视频公布于众,作为一个间接传播者,他并没有触犯美国的法律,美国是没有足够的理由抓人的。况且,如果美国决定动手,那么,这就相当于不打自招,承认阿桑奇公布的文件全部属实。

因此,阿桑奇最终还是安全离开美国,返回了澳大利亚,可笑的是,尽管自己是澳大利亚人,但自己的国家却拒绝提供保护,甚至在美国的压力下,已经开始对他展开严密的监控和调查,很显然,继续留在澳大利亚已经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了。于是,他开始了在全世界流浪的生活。

已经39岁的他居无定所,始终来往于世界各地,并随身携带着一台电脑。而对已经得罪很多人的阿桑奇来说,尽管被逼走上流浪的生活,但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

“最危险的人是那些掌控战争的人,人们应阻止他们。如果这样令他们视我为威胁,那也无所谓。”

不过,为了自身安全,阿桑奇也曾发布公开威胁,称一旦自己遭到任何国家的逮捕或暗杀,一大批相关的加密文件将重见天日,这些文件被他视为自己的“护身符”,阿桑奇的律师马克·史蒂芬表示:

“维基解密网站在全球经常受到网络攻击和审查,它需要保护自己。有可靠消息表明,许多人建议暗杀阿桑奇。出于保护维基网站的需要,他们可能会公布阿桑奇称之为‘热核装置’的秘密材料。成千上万的支持者已经下载了这些‘末日文件’,其内容包括关塔那摩监狱的秘密、美军在阿富汗杀害平民的视频、BP报告以及美国银行文件。这些文件都被长达256位数字的密码加密过,专家称它几乎是不可攻破的。”

尽管一直遭受美国的威胁,但这却让阿桑奇的斗争更加坚定,2016年,阿桑奇公布了一些美国政客们的私人邮件,其中,影响最深、最著名的便是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

2015年,希拉里在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曾使用私人邮箱处理了大约6万封邮件,显示了她在处理政府机密时“极度草率”,2016年7月,维基解密爆出猛料,公布了29段民主党内部邮件的音频附件,希拉里还大爆粗口,以私人邮件发布指示,要求美国的外交官们不择手段搜集国外的情报。“邮件门”的曝光,对当时正在和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的希拉里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最终,毫无意外,希拉里以失败告终。

除了希拉里,阿桑奇还对外公布了美国的一些政府官员们给国外领导人起的绰号和私下的议论,如“默克尔过于保守”“津巴布韦总统是个疯子”……

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实际上在国际政坛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同时又很默契地不说出来,但是,随着阿桑奇的爆料,这些事情突然就被摊开到了公众面前,其他国家也必须出来发声,对美国又是一顿声讨和谴责,即使不敢做出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但为了面子,发声谴责总还是必要的。

一个阿桑奇,就这样把整个美国搞了个焦头烂额,于是,白宫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其带回美国。就这样,阿桑奇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东躲西藏。

十年流亡生活,失去自由但不妨碍战斗

2010年,瑞典方面指控阿桑奇涉嫌对两名女性犯有强奸和性骚扰罪行,随即发布国际红色通缉令,谁能想到,一个强奸犯居然惊动了国际警方,随后,阿桑奇在英国遭到逮捕。但他否认针对自己的所有指控,并将这一做法归结为政治原因

2012年,阿桑奇得到了厄瓜多尔的政治庇护,在乔装打扮下进入了厄瓜多尔驻伦敦的领事馆中,在这里,他一待就是7年,更糟糕的是,获得庇护后的生活相当于是变相地自我囚禁,他只能长期待在室内,多年的流浪生活,已经让他的身体患上了各种疾病,据悉,他的心脏已经被检查出问题,同时还患上了慢性肺病和高血压。

阿桑奇的遭遇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前英国议员,记者乔治•加洛韦曾公开内涵美国:

如果阿桑奇是一名中国记者,他将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人权日”的焦点人物,本周他的肖像将被放置在美国总统拜登的民主峰会上。

与此同时,乔治•加洛韦还感叹到:

“可怜的阿桑奇,要是他生下来是个中国人就好了。”

因为与阿桑奇有着相似命运的孟晚舟女士,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孟晚舟女士已经成功回到了中国,让美国的阴谋彻底破产。

2025年,厄瓜多尔不再为阿桑奇提供政治庇护,他也被逐出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4月11日,英国警方表示已经将阿桑奇抓捕归案,6月11日,美国政府向英国方面提出要求引渡阿桑奇的申请,次日,英国方面就在申请书上签了字,同意将阿桑奇引渡至美国。

阿桑奇在美国面临的指控多达18项,一旦指控全部成立,意味着阿桑奇将在美国的监狱度过余生。

实际上,阿桑奇事件发展到现在,比他爆出的猛料更劲爆的是美英等西方国家的真实面目。英美之间的引渡条约规定,如果将某一人从一国引渡到另一国以面临政治指控将是不合法的,这样来看,围绕阿桑奇是否将被引渡到美国的讨论也变得不再重要,但讽刺的是,迫于美国的压力,英国法院已经批准了将阿桑奇引渡到美国,一直吹嘘“民主国家”的英国,出卖的不只是阿桑奇,更是国家的灵魂和底线,在美国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新闻自由成为了一个笑话。

一直以来,美国始终高举“自由”的旗帜,并以此为由在世界范围内“管闲事”,阿桑奇引渡案一事,击碎了美国表面戴着的自由的面具,背后却揭示出了根深蒂固的美式霸权,而且,阿桑奇还是以美国最喜欢的“孤胆英雄拯救世界”的戏码揭穿了美国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