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没重用赵云,临死前才告诉他为什么:你有三件事办砸了!
刘备一生没重用赵云,临死前才告诉他为什么:你有三件事办砸了!
刘备一生没重用赵云,临死前才告诉他为什么:你有三件事办砸了!
在三国乱世之中,常山赵子龙可谓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武艺超群,更是以一腔赤诚之心追随刘备。然而,纵观赵云一生,却始终未能得到刘备的重用。这位在长坂坡上"单骑救主"的英雄,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据史料记载,临终前的刘备曾向身边心腹吐露心声,说赵云曾有三件事令他深感不满。这三件事究竟是什么?为何会让仁义的刘备如此介怀?又为何要等到临终才说出真相?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一、赵云的三次功过
长坂坡一战堪称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军南下荆州,刘备军队仓促应战,在当阳长坂坡遭遇曹军主力。面对曹军数十万大军的围剿,刘备军队不得不且战且退。在这场混乱的战役中,赵云创下了"单骑救主"的壮举。
当时,刘备的家眷和幼子刘禅都在军中。战况突变,军队开始溃散。按照常理,作为刘备的贴身护卫,赵云应当第一时间护送主公突围。然而,赵云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擅自离开了刘备的身边,转而去寻找刘备的家眷和幼子刘禅。
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身边只剩下张飞率领数十骑兵护卫。虽然张飞在长坂桥一声怒吼,震退曹军,为刘备赢得了宝贵的突围时间,但这个过程中刘备却经历了生死一线的危险。
赵云在寻找刘禅的过程中,数次冲入曹军阵中。据《三国志》记载,他连续突破曹军多道防线,斩杀敌将数十人,最终找到了刘禅。当时的刘禅由乳母抱着,藏身于草丛之中。赵云将其救出后,又遭遇曹军追击,他一路且战且退,最终带着刘禅安全突围。
这一战役中,赵云救出了刘禅确实立下大功。然而在刘备看来,赵云的行为却有失职之嫌。作为贴身护卫,在主公危难之际擅离职守,这是军令难容的重大过失。即便赵云最终救出了刘禅,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如果张飞有任何闪失,刘备很可能已经命丧黄泉。
更令刘备不满的是,当时有传言说赵云往曹营方向去了,这让刘备一度怀疑赵云是否有投靠曹操的意图。虽然事后真相大白,但这个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刘备为了惩戒赵云,便让他继续担任贴身护卫,实际上是变相地限制了他的发展。
这件事之后,赵云虽然仍被视为刘备的心腹,但始终未能得到重要军事任命。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赵云的主要职责就是护卫刘备的安全,而不是统领军队征战沙场。这与他的才能极不相称,也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二、葭萌之战的重大失误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率军进攻益州。在这场关键战役中,赵云担任先锋大将,率军攻打葭萌关。葭萌关地势险要,是益州的重要关隘,由刘璋大将杨怀、高沛把守。
当时,赵云本应按照既定战略部署,与后续大军保持联络,稳步推进。然而,他却一改往日谨慎的作风,在未等大军抵达的情况下,率领先锋军队贸然发起进攻。这个决定严重违背了军事常理。
葭萌关守军早有准备,在赵云军队抵达时,立即采取了围困战术。杨怀、高沛利用地形优势,派重兵把守各处要道,切断了赵云部队的退路。与此同时,守军还在山上布置了大量投石器和弓箭手,对赵云军队形成了严密封锁。
在这种情况下,赵云的军队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由于缺乏后援,军队补给很快告罄。士兵们连续多日没有得到充足的食物和饮水,战斗力急剧下降。更糟糕的是,守军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准备耗尽赵云军队的粮草后再发起总攻。
幸运的是,法正及时发现了这一危机。他立即向刘备汇报了情况,建议派遣增援部队。刘备派张飞率军前往支援,这才解除了赵云军队的困境。张飞军队到达后,从侧翼发起猛攻,打破了守军的包围圈,使赵云得以带领残部突围。
这次行动的失败,不仅造成了大量将士的伤亡,还严重影响了益州战役的整体进程。原本计划中的快速突破被迫改变,刘备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部署,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兵力。
更为严重的是,这次失误暴露出赵云在统军方面的短板。作为先锋将领,他过于注重个人武勇,而忽视了全局战略的重要性。这种行事风格与刘备一贯强调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思想大相径庭。
此战过后,刘备对赵云的用人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赵云很少再被委以重任。即便是在一些重要战役中,他也多是作为副将参与,而非主帅。这种安排既是对他的保护,也是一种变相的惩戒。
这场战役暴露的问题,成为了影响赵云仕途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刘备逐渐意识到,赵云虽然忠勇过人,但在统筹全局、把控战局方面还有所欠缺。这种认识直接影响了后来对赵云的任用决策。
三、汉中之战的战术失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决定进攻汉中。这场战役不仅关系到蜀汉的战略发展,更是与曹操势力的直接对抗。在这场重要战役中,赵云再次出现了关键性的战术失误。
当时,曹操派遣夏侯渊镇守汉中,并在定军山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刘备命令黄忠、赵云共同负责进攻定军山。按照原定计划,两位将领应该协同作战,互为犄角,以达到相互策应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行动中,赵云却未能与黄忠保持有效沟通。当黄忠率军从正面强攻时,赵云本应从侧翼发起佯攻,牵制敌军。但他却迟迟未能展开行动,导致黄忠部队陷入苦战。
这一延误给了夏侯渊调整防御部署的时间。夏侯渊立即加强了正面防御,并在山腰设置了多重防线。黄忠部队在强攻过程中损失惨重,一度陷入危险境地。
幸运的是,黄忠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抓住了一个战机。他注意到夏侯渊亲自督战时过于靠前,于是果断发动突袭,一箭射中夏侯渊,当场将其斃命。夏侯渊阵亡后,曹军群龙无首,防线很快被突破。
这场战役虽然最终取得胜利,但赵云的战术失误导致己方付出了不必要的伤亡。更重要的是,这暴露出他在大规模作战中的协调能力不足。如果赵云能够及时配合黄忠的进攻,战斗可能会更快结束,伤亡也会大大减少。
战后,刘备对这场战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虽然没有公开批评赵云,但从此后的用人安排可以看出,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度已经大不如前。在随后攻打益州的战役中,赵云被安排在后方负责防守,而不是担任主攻将领。
这次战术失误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了赵云在军中的威望,也让其他将领对他的指挥能力产生质疑。特别是在与东吴的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刘备更需要能够统筹全局的将领。
在汉中之战后的军事会议上,诸葛亮曾提出要加强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这个建议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显然与赵云在定军山一战中的表现有关。从此以后,赵云主要被委以守城防御的任务,很少再担任进攻性的军事行动。
这场战役成为了影响赵云仕途的第三个转折点。它最终确定了赵云在蜀汉军中的定位:一个勇猛可靠的将领,但不适合担任全局性的指挥任务。这种定位一直持续到刘备去世。
四、夷陵之战前的争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战败被杀,荆州失陷。这个噩耗传到成都后,刘备震怒,决意兴兵伐吴。在这个关键时刻,赵云的表现再次引起了争议。
当时,朝中就是否出兵讨伐东吴展开了激烈讨论。诸葛亮、赵云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应当稳固后方,加强与曹魏对抗的准备。特别是赵云,他在军事会议上提出了三点具体理由:其一,蜀汉立国未久,根基尚浅;其二,曹魏虎视眈眈,一旦大军东进,后方空虚;其三,东吴水军实力强大,贸然进攻恐怕难以取胜。
然而,赵云在表达这些意见时的方式却显得过于直接。据《蜀书》记载,他在军事会议上多次打断刘备的发言,甚至当众质疑主公的判断。这种行为虽然出于忠心,但在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却是大不敬的表现。
更为严重的是,在刘备已经决定出兵的情况下,赵云仍然多次上书劝阻。他甚至找到了马超、魏延等将领,试图说服他们联名上书。这种做法不仅没有改变刘备的决心,反而让刘备感到不满。
在军队整备期间,赵云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在负责军需物资调配时,多次质疑并拖延执行上级命令。比如,当刘备要求加紧准备战船时,赵云以"木材未够"为由推迟造船。当要求加急调集粮草时,他又以"运输路线未妥"为由拖延。
这种消极应对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前准备工作。刘备不得不多次更换负责人,才使得军需物资的准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些举动,让刘备对赵云的忠诚产生了新的怀疑。
在军队出征前,刘备做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决定:让赵云留守成都,不参与东征。表面上看,这是出于对后方防务的考虑。但实际上,这个决定暗含着对赵云的不信任。当时留守成都的将领中,还有严颜等老将,完全可以胜任防务工作。
这次争议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动摇了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基础。其次,赵云在军中的威信也受到影响,很多将领开始疏远他。最后,这也影响到了赵云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
在此后的日子里,赵云虽然仍然担任要职,但实际权力已经大为削弱。他不再能参与重大军事决策,也很少有机会统领大军。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刘备去世。这次争议,成为了影响赵云仕途的第四个重要转折点。
五、白帝城托孤的缺席
建安二十九年(224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重,召集群臣商议后事。这是蜀汉政权的重要历史时刻,但赵云却未能参与其中,这成为了影响其仕途的最后一个转折点。
当时,刘备已经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开始着手安排后事。按照惯例,朝中重要大臣都应该在场。然而,赵云却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被排除在外。据《蜀汉纪》记载,在召集大臣之前,刘备特意下令让赵云继续留守成都,并且强调这是"不可推辞之命"。
这个决定表面上是出于对成都防务的考虑,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当时成都城内驻扎有充足的军队,有严颜等老将坐镇,完全不需要赵云亲自坐镇。更值得注意的是,同样负责防务的马超却被允许前往白帝城。
在托孤大典上,刘备将后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任命他为托孤大臣。参与这次大典的除了诸葛亮外,还有李严、马超、魏延等重要将领。按理说,作为跟随刘备最久的老将之一,赵云理应在场。他的缺席不仅影响了他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刘备对他的态度。
更令人深思的是,在刘备的遗命中,对赵云的安排也显得格外简单。仅仅是让他"继续守卫成都",而没有给予任何新的职务或权力。相比之下,其他将领如魏延、马超等人都得到了明确的新任命。
这种安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赵云失去了参与蜀汉最高决策的机会。在此后诸葛亮主政期间,重大军事和政治决策多由参与托孤的将领商议,赵云很少有机会表达意见。
其次,这也影响了赵云在军中的地位。虽然他仍然保持着将军的职位,但实际指挥权已经大为削弱。在此后的军事行动中,他主要负责一些防御性的任务,很少有机会参与进攻性的战役。
此外,赵云的缺席还影响到了他与其他将领的关系。那些参与托孤的将领,如魏延、马超等人,在此后的军政活动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紧密的圈子。而赵云则逐渐被排除在这个核心圈子之外。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虽然对赵云委以重任,但主要是一些地方性的防务工作。这种安排既是对赵云才能的承认,也是对刘备遗命的延续。赵云始终未能重返蜀汉政权的核心决策层。
这次白帝城托孤的缺席,标志着赵云在蜀汉政权中地位的最终确定。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尊重但不再具有决策权的将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 河北男子恋爱不成入室行凶,被女孩反杀,法院正义审判大快人心
- 从历史中追寻大英帝国的内在逻辑,到底什么是大英帝国?
- 《泰坦尼克号》演员23年后的变化,谁变化最大
- “十四五”交卷年,这些绿色信号不容错过
- 2017年,台湾女作家在家中自杀,读者从其作品中发现过往悲惨遭遇
- 对答案啦!2019四川高考试题+答案公布(完整版)
- 浙报专版刊登:同向同行画好最大同心圆 敢闯敢干共绘精彩团结篇——2024年浙
- 傅丽莉:嫁给孙淳36年,64岁坚持丁克,夫妻俩花60万养只狗当儿子
- 事实证明,“过气女星”的黄奕,已经走上了另一条康庄大道
- 15位演过虞姬的女演员,看过才知道,啥叫倾国倾城,啥叫丑不自知
-
- 从历史中追寻大英帝国的内在逻辑,到底什么是大英帝国?
-
2025-09-02 21:49:14
-
- 《泰坦尼克号》演员23年后的变化,谁变化最大
-
2025-09-02 21:46:58
-
- “十四五”交卷年,这些绿色信号不容错过
-
2025-09-02 21:44:42
-
- 2017年,台湾女作家在家中自杀,读者从其作品中发现过往悲惨遭遇
-
2025-09-02 21:42:26
-
- 对答案啦!2019四川高考试题+答案公布(完整版)
-
2025-09-02 21:40:11
-
- 浙报专版刊登:同向同行画好最大同心圆 敢闯敢干共绘精彩团结篇——2024年浙
-
2025-09-02 21:37:55
-
- 傅丽莉:嫁给孙淳36年,64岁坚持丁克,夫妻俩花60万养只狗当儿子
-
2025-09-02 21:35:39
-
- 事实证明,“过气女星”的黄奕,已经走上了另一条康庄大道
-
2025-09-02 21:33:23
-
- 15位演过虞姬的女演员,看过才知道,啥叫倾国倾城,啥叫丑不自知
-
2025-09-02 21:31:07
-
- 朝鲜战争风云:中美俄朝韩五国教科书,分别如何叙述这场战争?
-
2025-09-02 21:28:51
-
- 为什么会爆发中越战争?
-
2025-09-02 21:26:35
-
- 康熙帝惠妃:位列四妃之首,并非明珠妹妹,跌宕半生仍得高寿而终
-
2025-09-02 21:24:20
-
- 萍乡融入长株潭都市圈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共赢的必选题
-
2025-09-02 21:22:04
-
- 清朝巨富乔家:靠贩卖马草发家,有独特生意经,在1953年销声匿迹
-
2025-09-02 21:19:48
-
- 盘点给海贼王配音的60大声优
-
2025-09-02 21:17:32
-
- 《白鹿原》中最美女人田小娥,她结局凄惨因为什么?漂亮?放荡?
-
2025-09-02 21:15:16
-
- 马艳红伏法记:颜值不输女星,被判死刑后凭一句话多活了三年
-
2025-09-02 21:13:01
-
- 王新军成名后抛妻弃子,把秦海璐宠成宝,前妻红了他糊了
-
2025-09-02 21:10:45
-
- 2015泰国普吉岛自由行全攻略
-
2025-09-02 21:08:29
-
- 1936年柏林奥运会,谁能想象三年后二战爆发
-
2025-08-31 2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