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秦始皇身世之谜前传——异人和吕不韦的历史结合

2025-09-18 00:26 来源:网络 点击:

大秦赋:秦始皇身世之谜前传——异人和吕不韦的历史结合

秦始皇父亲——赢异人的身世介绍

吕不韦看中了异人这股“奇货”,投入了全部家产,冒着高风险以求高回报,我们来看看他究竟看中了异人的什么,他为什么敢于为异人下如此大的赌注。这要从异人的身世说起了。请大家首先来看下表:有关异人家系的资料。

赢异人家系表

异人是秦国第三十二代王、秦孝文王嬴柱的儿子。异人出生于秦昭王二十六年(前二八一年),吕不韦见到异人的时候,他的祖父秦昭王嬴则还在位,他的父亲嬴柱是王太子,被称为安国君。安国君嬴柱妻妾众多,子女也多,光他的儿子就有二十多个,异人是其中之一,排行夹在当中,被称为中子。

俗话说,皇帝重长子,百姓爱幺儿。皇帝重长子,是以利害计量的,长子将要继承父业,自然要格外看重栽培;百姓爱幺儿,是基于人情,小儿子最是天真可爱,往往得到特别的呵护。不过,利害和人情常常纠缠不清。历史上,老父亲一朝心血来潮,以幼代长的事情屡屡可见。异人两头不沾,二十几个儿子排排座,吃果果,不管从哪一头数起,都轮不到他有好果子吃。

俗话又说,爱屋及乌,子以母贵。异的母亲叫作夏姬,是安国君众多妻妾中的一位,生下异人后不受宠爱,郁郁寡欢于深宫后院。夏姬遭冷遇,异人也跟着母亲受白眼儿。正因为这样,中子异人既得不到父亲的喜爱,也没有继承王位的希望,后来就被打发离开秦国,到赵国做质子。不过,异人所充当的人质,不是普通的人质,而是国家之间的人质。战国时代,各国之间结盟订约以后,往往互相交换王室子弟做人质,被称作“质子”。这些“质子”,既是外交使节,也是外交抵押。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的筹码,他们的命运,伴随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两国间关系友好,就被奉为上宾,礼遇有加;两国间关系恶化,则遭冷遇羞辱,甚至被拘捕杀害。那么,在邯郸的人质异人,在赵国的境遇如何呢?

吕不韦和秦庄襄王的结识——“奇货可居”

异人大概是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被派到赵国做人质的。这一年,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做了秦国的王太子,也就在这一年,赵国的孝成王即位,秦赵两国关系有了改善的契机。身为王太子之子的异人作为人质来到邯郸时,还不到二十岁。当时,秦国极力东进,集中攻击韩国;赵国与韩国是唇齿相依的邻国,表面上与秦国和解,暗地里支援韩国抗秦。秦赵两国之间,平静的表面下关系日趋紧张,一场不可避免的大决战(就是后来的长平之战)正在在酝酿着,紧张的战争预感弥漫在秦国首都咸阳和赵国首都邯郸之间。身在邯郸的异人,一方面承受着来自赵国的敌视冷遇,另一方面也感受到源于秦国的抛弃而无所依靠,日子越发难过。

吕不韦与赢异人在邯郸结识

关于异人在邯郸的处境,《史记·吕不韦列传》里这样写道:“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说异人归国无望,前途渺茫,手头拮据,车马破旧,居处寒碜,真可谓孤零零一落魄王孙,穷困潦倒于异国他乡。

然而,一无所有的秦国公异人人却拥有一身纯正的秦国王室血统,王室的血统潜藏着继承王位的可能。落魄王孙异人,他是具备继承天下第一强国——秦国王位的潜在可能性的。吕不韦是第一流的商人,他以商人精明的眼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潜在的价值。在这个商机的捕捉当中,血统——异人身上纯正的秦王血统,正是他投资的买点。

然而,异人身上的投资价值,毕竟是潜在的价值,能否实现有概率和机遇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王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纯粹以数字计算,异人继承王位的可能性为二十几分之一,如今远在他国,远离秦皇宫的他希望更是渺茫。如除非有特别的机遇,否则异人绝无可能继承王位。这就要看吕不韦的运作了。

吕不韦作为国际大商人,往来各国间经商的同时,也密切的关注着各国的政局,凭着商人的嗅觉,他察觉到实现异人潜在价值的机遇,尽管目前还不是很有把握,但他绝不会让仅有的一丝机会溜走。

那么,吕不韦所察觉到的这个特别的机遇是什么呢?

当然,吕不韦想要有所作为,不可能只是一厢情愿,这是需要征求当事人异人的同意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他要向异人挑明一个特别的机密,所以吕不韦再次来到邯郸,直接登门造访嬴异人。此次,吕不韦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不单是吕不韦商人生涯中最大的一桩买卖,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买卖(此桩买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嬴政能否成为秦王)。

吕不韦戈——此戈是他在相国任上监造,是他位极人臣的证明。

吕不韦进得异人家中,稍事寒暄以后,他试探性地对异人说道:“公子住的地方,门户不够高大,如果公子不嫌弃的话,在下能够张大公子的门户。”

异人回答道:“你最好先张大自己的门户,再来张大我的!”

不愧是王子王孙,矜持的应对中不乏诙谐。

吕不韦接着说:“公子未必想到过,在下吕不韦门户的张大,有待于公子门户张大以后。”异人是聪明人,明白吕不韦是有备而来,话中有话,他马上请吕不韦入内就座,做深入的交谈。

吕不韦首先为异人分析了秦国王室所面临的继承问题。吕不韦对异人说:“令祖父秦王已经年老,令父安国君不久前被立为王太子,已经确立了继承人的地位。令兄子傒,得到贤者士仓的帮助,又有他母亲在当中说话,似乎已经形成了接班的态势。不过,在下听说令父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令父的嫡嗣至今未定,大概将取决于华阳夫人的意向吧!”

说了这些之后,吕不韦缄口不言,他知道这是秦国太子的家事,异人不表态的话,自己也是万般无奈,成不了事的。听了吕不韦这一番话,异人深以为然。他离席起身,以头叩地施大礼说:“如果真能如你所言,说动华阳夫人立我为继承人,将来即位以后,我一定平分秦国与你共同治理。”

当是时,异人的祖父秦昭王已经在位四十五年,有六十多岁了。异人的父亲安国君被立为王太子时,已经将近四十岁了。古人的寿命短于今人,先秦时代人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六十多岁的老秦王,已是垂垂老矣,不久将辞别人世了。老秦王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安国君继承王位就在眼前,而安国君即位以后,他的继承人就是王太子。

安国君年近四十,尽管有二十多个儿子,但继承人——未来的王太子的人选,一直悬而未决。这是因为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他的正妻,他与华阳夫人没有子女,他们还在等待观望着。

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究竟在等待什么?在这个观望的局面里,为什么吕不韦认为安国君后嗣的问题,将取决于华阳夫人的意向呢?

华阳夫人华丽的家族

华阳夫人是何等人物,她为什么能在王太子继承人的问题上一语定乾坤呢?这要从她本人和她的家庭说起了。

华阳夫人个人背景

华阳夫人家族图

华阳夫人的个人情况比较单纯,也表较清楚,没有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但是华阳夫人的家族跟秦王家族彼此关系交错,必须特别说明。

华阳夫人是楚国人,熊姓芈氏,属于以宣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一族。她华阳夫人的称号,应当是从华阳君芈戎那里继承过来的。芈戎,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曾经做过秦国的丞相,是楚系外戚的头面人物之一。以姓氏称号推断,华阳夫人应当是芈戎的直系后人。

芈戎的姐姐,华阳夫人的姑奶奶,在秦王的家系中,她是秦昭王的生母,安国君的祖母,异人的曾祖母。宣太后出身于楚国王族,熊姓芈氏,嫁到秦国来,先做王妃,号为“芈八子”。八子,是王妃的一种等级称号,在前面冠上姓氏的芈,就成为她的专用称号,宣太后,是她做了太后以后的称号。这位宣太后,可是秦国历史上一位了不得的政治人物,她扶持秦昭王即位,依靠芈氏家族的力量多年秉持秦国国政,政绩不凡,生活放纵,可以说是一位“秦国的武则天”。

宣太后芈月——“芈八子”

华阳夫人是宣太后的表侄孙女,秦昭王的表侄女,安国君的表妹,她与安国君的婚姻是亲上加亲的政治婚姻,而安排这桩婚事的人,当是宣太后和华阳君。正是由于这桩亲上加亲的政治婚姻,华阳夫人在安国君的继承人问题上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为什么这么说,其理由有两点:

从华阳夫人的角度来说,华阳夫人遗传宣太后的基因,对政治问题多有留心,有见识,有主张,有活动能力,被认为是宣太后之后芈氏外戚的领军人物。宣太后和芈戎将她嫁与安国君的目的,就是希望她与安国君能够生下儿子,希望秦国的王位,始终掌握在芈氏外戚所生的秦王手中。从安国君的角度来说,安国君并非嫡长子,也不是王位继承人,所以他本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不抱有任何幻想,多年来沉湎于酒色,妻妾儿女多,政治活动少。秦昭王四十二年,前王太子去世,他倚仗了芈氏家族的力量,在秦昭王的多位儿子中胜出,做了王太子。正因为如此,他对芈氏家族,是不得不依靠,不得不借重的,他对华阳夫人,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虽然芈氏家族的规划非常完美顺利,非常遗憾的是,华阳夫人与安国君结婚以后,始终没有子女,这就是他们等待多年的原因。然而,事到眼下,从安国君日渐衰弱的身体状况来看,再生儿育女怕也是很难了。因此,安国君的继承人,不得不在他已有的二十多个儿子当中选择,至于究竟选谁呢?他们还没有看好。

在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中选择继承人,直接牵连到这二十多个儿子的母亲,及其身后家族的利益。在这种情形之下,当红受宠的正夫人——华阳夫人和她身后的芈氏家族之意向,将是一语定乾坤的。所以我们说,华阳夫人在安国君的继承人问题上有决定性的发言权。吕不韦所看中的实现异人潜在价值的机遇,正是此原因。

机遇有转瞬即逝的可能,抓住机遇的吕不韦只是成功了第一步,但他能否将机遇牢牢把握住,以实现自己“分险投资”之目的。这就要取决于吕不韦能否说服华阳夫人,在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当中选异人做继承人。

吕不韦能说服华阳夫人吗?


上期精彩文章:追《大秦赋》你必须知道的一些历史细节

#正史也疯狂##历史上的趣事##历史冷知识##历史趣聊#

关注我@百年太久只争朝夕,记得点赞,关注[来看我]哦!历史虽已逝去,人情自在人间。我将带你重现历史辉煌,点赞!关注[来看我]!我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