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报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

2025-10-12 04:31 来源:网络 点击:

到底报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

人生规划局

在非洲广阔的大草原上,斑马飞速地掠过草原,长颈鹿在高高的树梢吃叶子;成群的大象漫游在雨季中;刚出生不久的小鹿,正跟在母亲后面欣喜地看着新世界。河里的鳄鱼,已经埋伏了一整个冬天……

听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新职业“高考志愿规划师”,情不自禁联想了一下“动物世界”。

不过,“生涯规划”或“职业规划”,在西方社会已是成熟“产业”。

“生涯规划”综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对他们进行评测,了解兴趣,识别天赋,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天赋,为孩子进行“生涯规划”。规划目的是要为孩子指出一条更好的成长道路,理想状态是直路,而不是弯路。路有了,孩子可以自己走。

成长,每一个人必须亲历,不能由父母代劳,不应由成年人设定。

“生涯规划”是相对科学的预测,但不能变成“人生规划局”,而设定人生牢笼。

“生涯规划”不能仅仅着眼于现实赚钱之类的小目标,而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内在天赋与未来发展的潜能,预测和指导他未来的成长道路。包括对于可能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更积极地应对。

“高考填报志愿”,也算是“生涯规划”之一,不过只是其中的小环节。

如果你对未来有一定的愿景,对自己的天赋有一定的理解,就应该按照自己的天赋去实现自己的未来,而不是为了现实的小目标。

如果你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未来,现实的小目标,也不是一个大问题。

未来的职业

大部分孩子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都是盲目的。

大部分考生都在埋头刷题中长大,很多人除了刷题别无兴趣,也别无他能。好不容易熬过高考,填报志愿时,只会迷惘,从众或随大流。家长们和老师,他们更多会从就业角度来提建议,却很少人会跟你说要尊重你的天赋。甚至,他们会鄙视你的理想。

但是,长辈要尊重,却不要盲从。如果只是崇拜赚钱多的人,那么“以子之矛,击子之盾”,绝大部分家长和老师都算不上“成功人士”,因此,他们的意见听听就好,不能“事必躬听”。有道理的,谦虚听取;如果只图眼前小利,则要慎重考虑。如果你爸是马校长,或是小目标王董事长,他们是超级富豪,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赚钱,那还有点道理。哪有普通小市民、普通老师指导自己的孩子怎么去赚钱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古者智慧。

现代社会,三千六百行,行行出状元。

很多智者早就指出:未来的职业,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就像现在我们熟悉的很多职业,三十年前根本无法想象。未来三十年的职业,要由新一代创造出来。尤其是深思公司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在几年前横扫人类围棋大师,而让“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深入人心。那时开始,不断地出现了很多文章,详尽地探讨未来有哪些职业会被“人工智能”代替,又设想哪些职业还可以在“人工智能”成为现实之后,仍然拥有生命力。

计算机科学家、脑科学家、认知科学家、神经科学家、未来学家,这么多专业人士对未来已做了很多畅想。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他的畅销书《未来简史》里,把“数据”这个词直接地提出来,描述了一个“数据”至上的“数据化生存”的未来。

因此,作为“肉眼凡胎”的碳基生物,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肉眼可见的未来,还要以“大数据”的思维、以互联网思维,来更好地预测未来世界,让自己即将发展的个人天赋,在未来更有价值。

报志愿迷局

那么,回到现实:到底报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

中国很大,高校很多。你却只能读一所高校,也只有两三个专业适合你。

因此,根据高考分数,合理地选择一所学校,报考一个专业,对你的未来人生,仍然有决定性影响——不一定是好影响,选不好就是坏影响。

再现实点,报考志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就业的前景;

2.生活舒适度;

3.文化活跃性;

4.智力集中度。

综合分析,现实状况是:北方不如南方,西部不如东部。

因此,高考填报志愿的“大原则”:往东,再往东!往南,再往南!

中国自宋代以来,一直是“地倾东南”——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发达、商业最发达、智力最集中的地方,是“江南”——“能不忆江南”?改革开放四十年,东南沿海,成为中国经济发动机。江苏、上海、浙江构成的“长三角”,广东和香港、澳门构成的“珠三角”——现在升级为“大湾区”概念了。

“珠三角”本来在历史积淀上逊于“长三角”,但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又拥有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之都,因此在概念上提升为“大湾区”之后,其气势和潜力,都超越了传统的经济发动机“长三角”。传统的“北上广深”四大超级城市,如果加上“香港”,就是“北上广深港”,“大湾区”独占了三座超级城市,一旦理顺问题,其潜力无可限量。

因此,高考填报志愿首选就是“大湾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虽然在传统985、211,或“双一流”的角度来看,“大湾区”不如北京、上海,重点高校集中程度甚至不如南京、武汉、天津。但是“大湾区”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等,都是一流院校,香港科技大学更是常年高居亚洲第一其次:南方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

深圳大学没什么重点头衔,但毕业生就业前景最广,据说最有“财缘”。如果高考分数不够理想,“大湾区”二类城市如汕头、惠州、珠海、东莞等地的地方院校也不错,如汕头大学,就是一所值得就读的好大学。依我看,深圳大学比“清北”靠谱,汕头大学比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985院校更合适。不是说那些大学不好,而是他们的区位不佳,就业前景一般,生活条件也相对落后,还重点大学什么的要求挺高,与其拼命刷题上这类大学,不如 80 分万岁,活得开心一点,多运动多旅游,报考汕头大学,一样是人生赢家。

其次,高考填报志愿选“长三角”。老牌高等院校集中的南京、上海、杭州,自然是首选,另外,苏州、无锡、常州,也有不错的高校,尤其是二本院校。

从前上海市是首选中的首选,最近几年据说杭州更有吸引力,南京也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到底哪一座城市,看个人的兴趣。我在上海读大学然后工作,一晃三十多年,感到上海已经“老了”,一座缺乏青春活力的城市,总感觉“垂垂老矣”。现在我更愿意去杭州。杭州高校远不如上海多,但是杭州是更宜居城市,也是新互联网经济的中心,民营经济也更加发达,更加活跃。不管未来如何改革,经济发展总要依靠活跃的民营经济。

第三,长江沿线的核心城市群,如合肥、南昌、长沙、武汉、成都、重庆等,这些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未来人生机会,都比长江以北好。

第四,是北京、天津的高校。具体这里不展开论述了。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填报志愿要找适合自己天赋发展的专业,而不是别人说毕业后能找到工作,能赚到更多钱的专业。

不过,现实相反,大多数孩子都屈从于父母和老师,盲目地报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其实,热门或冷门本来就是相对的,只有真正对这门专业有深入了解,觉得真正合适自己,才是好专业。不管什么专业,如果你有兴趣,也适合你的天赋,在这个专业、这个行业里你能做到很好,未来出路总是不错的。

很多年前,感觉像是古代时,有一位老网红袁越老师说:报考志愿,还是基础学科最靠谱。

我基本同意。基础学科通常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在这些专业能学到更扎实的知识,也能更好地实现个人能力的积累。

比如,一个孩子从小就有语言天赋,写作能力非常强,可父母非要孩子去学医。这样违背孩子的天赋,打击孩子的兴趣,就是不明智的做法。

学医、生物制药好,但不适合所有人。

其实,学医赚钱,学计算机赚钱,学数理统计赚钱,学生物制药赚钱,确实,都对;但其实,中文系、历史系、数学系甚至哲学系的毕业生,如果他们去经商,其实也有很多人成了亿万富翁。

但是,赚钱虽然好,却也不必是每一个人的毕生目标。

人生很短暂,只要能够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如果能从事一项自己更擅长、更喜欢的职业,岂不是更幸福?更美好?

关键还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他们的天赋。

不过,作为野地里来,野地里长的一代人,我生来散漫,喜欢自由自在,对“人生规划局”,总有点本能抵触。

孩子的路,是他们自己走出来。

每一个人的未来,都要靠自己长成,而不是被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