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游记 | 东宁虎头侵华日军要塞

2025-10-13 04:22 来源:网络 点击:

铁兵游记 | 东宁虎头侵华日军要塞

原创 戴李民

东宁要塞: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三岔口镇南山村北两公里的勋山上。它北起绥阳镇北阎王殿,南至甘河子,正面宽110多公里,纵深达50多公里,曾被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侵华日军为了防止前苏联的进攻及为随时对苏联进攻,不仅在此修筑了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而且在此还住了日本关东军三个师团计13万多人,并构筑了飞机场10个,永久性工亊400多个,野战炮阵地45处。

现已发现的地下军事要塞有勋山,朝曰山,胜洪山,母鹿山,409高地,麻达山,三角山,甘河子,阎王殿,北天山等处。巡山要塞是东宁要塞中的一个中型要塞,占地五公顷,与俄罗斯仅一河之隔,进入暗堡的隧道之后,便感到像进入了一座迷宫,一条条高1.8米,宽1.5米的隧道纵横交错,上下连通,最深处可达地下15米。隧道中各种设备齐全,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

始建于1935年春天,为了修筑要塞,日本从中国山东,河北,吉林榆树等地用欺骗手段招募劳工,还有一些是中国战俘。前前后后共有17万名劳工参加了东宁要塞的修建。中国劳工和战俘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每天都有十几个至几十个劳工死于非命,有的还被日本残酷的杀害,在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地区内,就发现有大小坟包1000多个。

为了稳定军心,日军还用火车运来了1000多名“慰安妇”,这其中有日本,朝鲜,和中国的女人。当年东宁五镇设有20多个“慰安所”。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在大炮,坦克,飞机的支援下,分三路对东宁要塞进攻,日军以弱对强,战斗持续了七天。苏军以空中,坦克,步兵联合攻击,强行攻破日军多年苦心经营的东宁要塞。没有援军的日军,不得不向吉林方向溃退,一小部分日军留在要塞中。

8月15日,日军天皇下诏书宣布投降后,由于苏军的猛烈轰炸和日军的仓皇逃窜,日军的通讯全部中断,据守在东宁要塞中的日军不知道天皇已经投降。苏军的轰炸是相当猛烈的,东宁满山都是一米见方的水泥块,许多隧道被炸塌了,但仍是无法取得完全胜利。后来苏军用飞机将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真夫中佐从牡丹江运来,打着白旗进入东宁要塞,向日军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日军才完全放弃抵抗,901名日军于8月28日打着白旗走出要塞。

但是,勋山要塞的日本守军因暗堡没被发现,没有投入战斗,所以没有被苏军发现,是当地的老百姓上山时发现了日军,立即报告了苏军,苏军立即调集飞机,大炮,天上炸,地上轰,到8月30日战斗结束。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可以说是完全结束,所以东宁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战。

1998年6月10日,东宁县政府批准公布东宁要塞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月10日,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公布东宁要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2004年,国家旅游局批准东宁要塞为2A级景区。

2005年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宁勋山要塞遗址入口。

隧道内部分场景。

地堡

东宁要塞群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5000多平方米,由10000多平方米的大理石广场,4000平方米的绿地和1100平方米馆舍组成。1999年5月成立筹备处,在勋山地下要塞一个300平方米的仓库内建立了“东宁要塞陈列馆”。于1999年6月1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2005年10月18日,“东宁要塞历史陈列馆”在勋山要塞遗址旁落成开馆,2008年正式命名“东宁要塞博物馆”。

广场的中心树立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和原国家副主席李德生题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纪念碑”。在广场左侧是劳工殉难纪念碑,右侧是“抗联英雄纪念碑”。

苏联红军烈士:菲尔索夫.亚力山大.雅科夫列夫维奇雕像碑。

劳工纪念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头要塞: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东部原中苏边境上的一个军事基地,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虎头镇(今虎林市虎头)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中是日本军侵华期间留下的极其重要的罪证之一。它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6公里。在此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大小11处要塞,地下工事以猛虎山为中心,由隧道与东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连。

1941年是虎头国境守备队编制兵员和装备的鼎盛期,在此期间,虎头要塞仓库中储备的粮食,被服,弹药,燃料,足可供养超过一万名士兵三个月以上。由于虎头要塞的分布范围广,工亊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日本关东军将其吹嘘为永久要塞,是“东方的马奇诺防线”。日本关东军修建虎头要塞的目的在于以此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因为虎头的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位于伯利和海参崴的中心点,是遏制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同时它又是远东苏军进入东北腹地的捷径通道。

1945年8月9日。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对虎头要塞发动了攻击,日军守备队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激战至26日,苏军终于攻克虎头要塞。1400名日军和要塞周边地区数百名日本开拓团及军属除仅53人逃脱生还外,都最终成了不义战争的殉葬品。

2019年虎头要塞成为国家5A级虎头风景区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收录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

虎头镇大门。

虎林站。

虎头镇客运站。

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虎头战役结束后的1945年10月,由苏联驻军设计和指挥,当地居民出工,建成了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俗称“白塔”。碑高9.7米,上窄下宽,银白色的塔尖上缀有镰刀,斧头相辉映的红五星,四周10根水泥柱,铁链环绕为栏。

在一面大理石墙上刻着“侵华日军虎头军事要塞遗址”12个大字。

要塞博物馆广场上树立着1933年至1945年期间,八位抗日英雄:李兆麟,李杜,王一知,周保中,李一平,陈荣久,金日成,李延禄的全身塑像。

广场上展出的一架二战时期的一架苏联轰炸机。

侵华日军虎头军用码头遗址(1933——1945)

1933年日军侵占虎林(今虎头)后,着手修建虎头要塞,并将铁路与水路交通延伸至此,分别修建了火车站和码头,用于运送军用物资及掠夺我国木材资源。1945年8月,苏军攻占虎头要塞,将其摧毁,留此遗址至今。

虎头山。

虎头关帝庙。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公众号

编发: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