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戴花翎”里的权利游戏:大清276年,拿下三眼花翎的就这7个人

2025-10-13 04:29 来源:网络 点击:

“顶戴花翎”里的权利游戏:大清276年,拿下三眼花翎的就这7个人

在清朝背景的古装剧里,人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桥段:某大臣犯了事,皇帝龙颜大怒,下旨:“摘去他的顶戴花翎!”这句话一说出来,底下的大臣保准个个抖如筛糠,被摘了顶戴花翎的那个更是面如土色、如丧考妣,仿佛失去了人生的全部意义。

所以,顶戴花翎里究竟藏着什么了不得的权利密码呢?

影视剧照

我们在清宫剧里经常会看到的有两种“顶戴”,一种是像个喇叭一样、尖顶缀红缨的,这个叫凉帽。另一种是黑色带一圈檐边,用皮子、呢子、缎子做的,帽顶上有顶珠装饰,这个叫暖帽

清朝用帽顶上的装饰来代表官员的品级尊卑,朝冠的顶子有三层,最上面是尖顶宝石,中间是圆形宝珠,下面是底座。

按照清朝的礼制,一品大员的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如果官员的职务被撸了,那丢官的同时就要把帽子上的顶珠也取下来,表示没有官品了。

影视剧照·凉帽

影视剧照·暖帽

礼帽下面,还有翎管,用来安装另一个代表等级的标志:“翎”

清朝的翎分为蓝翎和花翎,两种羽翎有非常大的区别。

蓝翎是鹖羽做的,这种鸟本来是古书上的一种性格好斗、长得像雉鸡的鸟,今天叫褐马鸡,由于这种勇敢擅斗的特性,蓝翎主要是赐给六品以下当差的低品级侍卫军官,俗称“野鸡翎子”

花翎就不一样了,它是用孔雀的尾羽做的,分成一眼,二眼,三眼。眼就是孔雀尾羽上形状像眼睛的那个圆圈花纹。花翎主要用于赐给有卓越功勋的大臣,是身份的象征。

影视剧照·顶戴花翎

这套规定早在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定了下来,不过那时候只规定了“顶子”,要求大臣、侍卫、护卫、良民穿戴不同的衣冠,但没有规定“翎子”。

到了皇太极时代,有一次赏赐总兵祖大寿,赐品里有一件“双东珠红宝石金顶朝帽”,还有一件“孔雀翎凉帽”,这才开了花翎赏赐的先河。

顺治时,花翎有了系统的赏赐、佩戴规定。但在花翎代表身份这件事上产生了一个悖论:对大臣,这是一种荣耀,但对于有尊贵爵位的宗室来说,是不被允许的。

那时候的规定是:亲王、君王、贝勒以及宗室,一律不戴花翎。只有贝子以下才能戴,这是因为花翎被视为“臣僚之冠”,宗室戴花翎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因此,贝子可以戴三眼花翎,国公可以戴双眼花翎,五品官以上可以戴单眼花翎,六品以下戴蓝翎

三眼花翎

但花翎戴着到底是好看,又能显示出自己受到帝王的看重,是恩宠和权力的象征。所以,有些宗室反倒是很羡慕那些能戴花翎的人。乾隆朝开始,有一些皇室宗亲兼任朝廷职务的,也开始求花翎戴。

当时有一位顺承勤郡王名叫泰斐英阿,他当了前锋统领,就跑去找乾隆帝撒娇,说自己也想求个花翎的赏赐。乾隆帝说人家贝子才戴花翎呢,你是个郡王,这不是自降身份吗?

乾隆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泰斐英阿是顺承郡王系第六代传人,属于 “铁帽子王” 之一,身份是十分尊贵的,他如果和贝子一样戴花翎,就显得有点丢份儿了。

但泰斐英阿实在太想要一顶花翎了,当时的军机大臣富察·傅恒就帮着他跟乾隆帝说情:“郡王还小,就是觉得戴花翎好看,想戴着玩玩,皇上您就允了吧。”

乾隆帝这才答应了,不但答应给泰斐英阿一顶三眼花翎,还给了另一位皇孙一顶,意思是都是朕的孙辈,大家都有。这个先例一开,后来得到花翎恩赏的皇家宗室就渐渐多了。

影视剧照·乾隆帝

亲、郡王,贝勒为宗臣贵位,向例皆不戴花翎,惟贝子冠三眼孔雀翎,公冠双眼孔雀翎,以为臣僚之冠。乾隆中,顺承勤郡王泰斐英阿以充前锋统领故,向上乞花翎,上曰:“花翎乃贝子品制,诸王戴之,反觉失制。” 傅文忠代奏:“某王年幼,欲戴之以为美观。” 上始许之。因并赐皇次孙今封定王者三眼翎,曰:“皆朕之孙辈,以为美观可也。” 由是亲、郡王屡有蒙恩赐者。

——《啸亭杂录・续录》卷一《亲郡王赐三眼花翎》

在清朝,大臣得到朝廷赐的花翎是一种无上荣耀。康熙时期著名的水师名将、福建提督施琅就主动请求过这个赏赐。

当时,施琅收复了台湾,康熙帝龙颜大悦,诏封靖海侯。可施琅却上书请求皇帝:“这爵位臣可以不要,但恳请皇上赐个花翎戴戴吧。”因为当时外任的武臣还没有赐花翎的先例,康熙就给施琅开了这个先河。可见在大臣心目中,赏赐花翎的重要性比封侯还高。

影视剧照·施琅

尽管在乾隆以后,花翎的赏赐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大,但大臣获得花翎的人数仍然十分有限,尤其是最尊贵的三眼花翎。

清史记载,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以下这7个人

第一位:富察·傅恒

傅恒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朝著名重臣、军机大臣,乾隆元配孝贤纯皇后的弟弟。他最开始只是戴蓝翎的侍卫,之后一路开挂:24岁授军机处行走,26岁任户部尚书,27岁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衔太保。授一等忠勇公。

傅恒主导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立下大功,因此先被赐双眼花翎,后来又赐三眼花翎。

影视剧照·富察·傅恒

第二位:福康安

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乾隆朝的重臣,很有军事才能,乾隆时代几次重大的战役都是由他指挥取得了胜利。他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廓尔喀入侵后,被赐三眼花翎。

影视剧照·福康安

第三位:钮祜禄·和琳

这位是和珅的弟弟,清朝的一位名将,也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才。和琳跟福康安交情很好,福康安死了以后,他代为主帅,后来在围攻平陇战役中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年仅42岁。

和珅被嘉庆扳倒了以后,和琳也受到了一定的牵连,牌位从太庙被掀了出来,祠堂也被毁了。

第四位:萨尔图克·长龄

长龄隶属于蒙古正白旗,是道光朝的大臣,他镇压过白莲教,因平定张格尔叛乱、生擒匪首立下战功,被赐三眼花翎。

第五位: 爱新觉罗·禧恩

禧恩是清朝的宗室成员,字仲蕃,隶属正蓝旗。他是睿亲王淳颖之子,道光时代剿平江华瑶匪,被赐三眼花翎。

第六位:李鸿章

李中堂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了,他是晚清重臣,“中兴四大名臣” 之一,也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人物。李鸿章早年时跟随曾国藩镇压过太平天国,后来清政府的外交、军事、经济各种大事件,几乎都有李鸿章的重要参与。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北洋水师都是李鸿章组建,晚年还主导了洋务运动。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也是他签的。李鸿章在光绪二十年被赏戴汉臣从未获得过的三眼花翎,一生仕途极顺。

李鸿章

第七位: 徐桐

徐桐隶属汉军正蓝旗,晚清大臣、理学家,是著名的保守派,也是同治帝的帝师

他是一个非常顽固、非常守旧的人,对西学和新事物十分厌恶。戊戌政变后,徐桐猛烈地攻击新党,由此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嘉奖。他一生做的都是慈禧的应声虫,废光绪帝、利用义和团、支持垂帘听政,他都冲锋在前。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徐桐上吊身亡。

徐桐

到清朝末期,花翎的含金量逐渐降低,鸦片战争时期居然可以用银子“捐翎”,花翎一万两,蓝翎五千两。后来又打折:花翎七千两,蓝翎四千两。结果最早用钱买到花翎的都是富商,比如广东洋商伍荣耀、潘仕成。两个人各捐了十几万金,朝廷也没啥能嘉奖的,就破例赏他们戴花翎,颇具讽刺意味。

关注我,每天看点不一样的文化科普